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卧淮阳太昊城,牡丹丛畔过清明。 那知春暮长江上,竹里招提听晓莺。
白话文翻译:
我因病卧床在淮阳的太昊城,清明时节从牡丹花丛旁经过。 哪知道春天将尽时在长江上,在竹林中的寺庙里聆听清晨的黄莺鸣叫。
注释:
- 病卧:因病卧床。
- 淮阳:地名,今河南省淮阳县。
- 太昊城: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太昊的都城,此处指淮阳。
- 牡丹丛畔:牡丹花丛旁边。牡丹是中国传统的名花,常用来象征富贵和美丽。
- 过清明:指清明时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扫墓和赏花的时节。
- 那知:哪知道。
- 春暮:春天将尽的时候。
- 长江上:长江边上。
- 竹里:竹林中。
- 招提:寺庙的别称。
- 听晓莺:聆听清晨的黄莺鸣叫。黄莺是春天的象征,其鸣叫常被用来形容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病中创作的,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病中创作的,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提到的“病卧淮阳太昊城”表明他因病卧床,而“牡丹丛畔过清明”和“竹里招提听晓莺”则展现了他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病中的视角,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首句“病卧淮阳太昊城”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和所处的地点,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第二句“牡丹丛畔过清明”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展现了清明时节的美丽景色,同时也隐含了对生命的珍惜。后两句“那知春暮长江上,竹里招提听晓莺”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过去的感慨,以及在竹林寺庙中聆听黄莺鸣叫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卧淮阳太昊城:诗人因病卧床在淮阳的太昊城,这里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和所处的地点。
- 牡丹丛畔过清明:清明时节,诗人从牡丹花丛旁经过,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展现了清明时节的美丽景色。
- 那知春暮长江上:诗人哪知道春天将尽时在长江上,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过去的感慨。
- 竹里招提听晓莺:在竹林中的寺庙里聆听清晨的黄莺鸣叫,这里展现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对自然美的欣赏。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牡丹丛畔过清明”和“竹里招提听晓莺”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不同感受。
- 象征:牡丹花象征富贵和美丽,黄莺鸣叫象征春天的生机,这些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人通过病中的视角,展现了清明时节的美丽景色,以及对春天即将过去的感慨,传达了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珍惜。
意象分析:
- 牡丹:象征富贵和美丽,展现了清明时节的美丽景色。
- 黄莺:象征春天的生机,展现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对自然美的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牡丹丛畔过清明”中的“牡丹”象征什么? A. 富贵和美丽 B. 悲伤和哀愁 C. 希望和新生 D. 孤独和寂寞
-
诗中提到的“竹里招提听晓莺”中的“招提”指的是什么? A. 竹林 B. 寺庙 C. 花园 D. 山谷
-
诗中提到的“病卧淮阳太昊城”中的“淮阳”位于哪个省? A. 河南省 B. 河北省 C. 山东省 D. 江苏省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寓寺八首》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但张耒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张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宋代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