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坐 张耒 〔宋代〕 万籁声久寂,三更霜已寒。 老人袖手坐,一气中自存。 自得此中趣,不与儿曹论。 但有老孟光,相对亦无言。
白话文翻译: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三更时分,霜气已寒。 老人袖手坐着,气息平和,内心自足。 他自得其乐,不与年轻人谈论。 只有老伴孟光在旁,两人相对无言。
注释:
- 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 三更:古代计时法,指夜间的11点到1点。
- 袖手:双手藏在袖子里,表示闲适或无所事事。
- 一气:指气息,这里指老人的内心状态。
- 儿曹:指年轻人。
- 老孟光:指诗人的妻子,典故出自《后汉书·梁鸿传》中的梁鸿与孟光,形容夫妻恩爱。
诗词背景: 张耒是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夜坐》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老人独自静坐,享受着孤独的乐趣,不与年轻人交流,只有老伴在旁,两人默默相对,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老伴的深厚感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老人独自静坐的情景。诗中“万籁声久寂,三更霜已寒”一句,以自然界的静谧和寒冷来衬托老人的孤独和内心的平静。“老人袖手坐,一气中自存”则进一步表现了老人的闲适和自足,他不需要外界的交流,内心自有一片天地。最后两句“但有老孟光,相对亦无言”,以夫妻间的默契和无言的陪伴,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而深沉的爱情的赞美。整首诗情感内敛,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 首句“万籁声久寂,三更霜已寒”通过自然界的静谧和寒冷,营造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氛围。
- 第二句“老人袖手坐,一气中自存”描绘了老人的形象,他袖手坐着,气息平和,内心自足。
- 第三句“自得此中趣,不与儿曹论”表达了老人自得其乐,不与年轻人交流的态度。
- 最后一句“但有老孟光,相对亦无言”以夫妻间的默契和无言的陪伴,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而深沉的爱情的赞美。
修辞手法:
- 拟人:“万籁声久寂”中的“久寂”赋予了自然声音以人的情感。
- 对比:通过“万籁声久寂”与“三更霜已寒”的对比,突出了夜晚的宁静和寒冷。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老伴的深厚感情。诗人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夜晚,老人独自静坐的情景,展现了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简单而深沉的爱情的赞美。
意象分析:
- 万籁:自然界的一切声音,象征着外界的喧嚣。
- 三更霜:夜晚的寒冷,象征着孤独和内心的平静。
- 老人袖手坐:老人的形象,象征着闲适和自足。
- 老孟光:夫妻间的默契和无言的陪伴,象征着简单而深沉的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籁声久寂”中的“万籁”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B. 人类的喧嚣 C. 动物的叫声 D. 风声和雨声
-
诗中“老人袖手坐”中的“袖手”表示什么? A. 闲适或无所事事 B. 忙碌 C. 紧张 D. 悲伤
-
诗中“但有老孟光,相对亦无言”中的“老孟光”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妻子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儿子 D. 诗人的父亲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通过鸟鸣和山涧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夜坐》与王维的《鸟鸣涧》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张耒的诗更注重表达内心的平静和自足,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