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黄仲达感秋意》
时间: 2024-09-19 21:31: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风吹衡茅,寂历如荒村。独立无与语,悲虫鸣草根。老木经疾风,枝叶仅得存。疏荫不满地,白日耿当轩。北城有黄仲,眸子清不浑。时能出秀句,宝铁雕玙璠。念将舍我去,为吏国西京。荒凉古中牟,昼夜输蹄奔。青衫给吏役,怀恶未易论。强颜诡应接,有抱谁能言。从容来去间,无厌走黄昏。
白话文翻译:
秋风轻轻吹过茅屋,四周寂静如同荒废的村落。独自一人无话可说,只有悲伤的虫鸣在草根间回响。老树经过疾风的摧残,枝叶几乎全部凋零。稀疏的树荫无法覆盖地面,明亮的阳光直射在窗前。北城有一位名叫黄仲的人,他的眼睛清澈不浑浊。他时常能写出优美的诗句,就像珍贵的铁器雕刻出的美玉。他即将离开我,去西京担任官职。古老的中牟县荒凉无比,日夜都有车马奔忙。穿着青衫从事官吏的工作,内心的不满难以言表。勉强应付各种事务,心中的抱负无人能懂。在从容的来去之间,不觉已是黄昏。
注释:
字词注释:
- 衡茅:简陋的茅屋。
- 寂历:寂静。
- 悲虫:悲伤的昆虫。
- 老木:老树。
- 疏荫:稀疏的树荫。
- 耿当轩:直射在窗前。
- 眸子:眼睛。
- 宝铁雕玙璠:比喻诗句优美如珍贵的铁器雕刻出的美玉。
- 国西京:指当时的首都。
- 中牟:地名,古县名。
- 青衫:古代官吏的服装。
- 怀恶:内心的不满。
- 强颜:勉强装出笑容。
- 诡应接:应付各种事务。
- 有抱:心中的抱负。
- 从容:不慌不忙。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作者的孤独和对友人的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感伤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创作背景: 此诗是张耒在友人黄仲达即将离开他去西京任职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风、茅屋、老树等意象,描绘了一个寂静荒凉的场景,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对友人的不舍。诗中“秋风吹衡茅,寂历如荒村”一句,通过秋风和茅屋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独立无与语,悲虫鸣草根”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黄仲达的描述,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和不舍。“念将舍我去,为吏国西京”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感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风吹衡茅,寂历如荒村:秋风轻轻吹过茅屋,四周寂静如同荒废的村落。
- 独立无与语,悲虫鸣草根:独自一人无话可说,只有悲伤的虫鸣在草根间回响。
- 老木经疾风,枝叶仅得存:老树经过疾风的摧残,枝叶几乎全部凋零。
- 疏荫不满地,白日耿当轩:稀疏的树荫无法覆盖地面,明亮的阳光直射在窗前。
- 北城有黄仲,眸子清不浑:北城有一位名叫黄仲的人,他的眼睛清澈不浑浊。
- 时能出秀句,宝铁雕玙璠:他时常能写出优美的诗句,就像珍贵的铁器雕刻出的美玉。
- 念将舍我去,为吏国西京:他即将离开我,去西京担任官职。
- 荒凉古中牟,昼夜输蹄奔:古老的中牟县荒凉无比,日夜都有车马奔忙。
- 青衫给吏役,怀恶未易论:穿着青衫从事官吏的工作,内心的不满难以言表。
- 强颜诡应接,有抱谁能言:勉强应付各种事务,心中的抱负无人能懂。
- 从容来去间,无厌走黄昏:在从容的来去之间,不觉已是黄昏。
修辞手法:
- 比喻:“宝铁雕玙璠”比喻诗句优美如珍贵的铁器雕刻出的美玉。
- 拟人:“悲虫鸣草根”将虫鸣拟人化,表达孤独和悲伤。
- 对仗:“秋风吹衡茅,寂历如荒村”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通过秋风、茅屋、老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孤独和凄凉。
- 衡茅:简陋的茅屋,象征贫困和孤独。
- 老木:老树,象征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悲虫:悲伤的昆虫,象征孤独和悲伤。
- 黄仲:友人,象征友情和敬佩。
- 青衫:古代官吏的服装,象征官场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风吹衡茅”中的“衡茅”指的是什么? A. 豪华的房屋 B. 简陋的茅屋 C. 高大的树木 D. 繁华的街道
-
诗中“北城有黄仲”中的“黄仲”是谁? A. 作者的朋友 B. 作者的敌人 C. 作者的家人 D. 作者的同事
-
诗中“念将舍我去,为吏国西京”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悲伤 D. 平静
答案:
- B. 简陋的茅屋
- A. 作者的朋友
- C.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诗词对比:
- 张耒此诗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但张耒的诗更加注重意象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歌,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有助于了解张耒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