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时间: 2025-02-04 16:18:08

段段寒沙浅水,萧萧暮雨孤篷。

香罗不共征衫远,砧杵客愁中。

别恨慵看杨柳,归期暗数芙蓉。

碧梧声到纱窗晓,昨夜几秋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夜啼
作者: 卢祖皋 〔宋代〕
段段寒沙浅水,萧萧暮雨孤篷。
香罗不共征衫远,砧杵客愁中。
别恨慵看杨柳,归期暗数芙蓉。
碧梧声到纱窗晓,昨夜几秋风。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个寒冷的沙滩和浅水,伴随着细雨,孤独的篷船在雨中摇曳。香罗衣衫与征途遥远的征衣不同,砧杵声中流露出客人的愁苦。离别的怨恨让人不愿再看杨柳,回归的日期在心中默默计算着芙蓉花的开放。清晨,碧梧树的鸣声传来,回忆起昨夜的几阵秋风。

注释:

  • 寒沙:寒冷的沙滩,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萧萧:形容细雨声或秋风的声音,带有悲凉的情感。
  • 香罗:指的是细腻华美的布料,象征着温暖与美好。
  • 征衫:指的是旅客的衣服,表示远行的孤独与艰辛。
  • 砧杵:砧是用来切割食物的工具,杵是用来捣碎的工具,暗示着乡愁和生活的琐碎。
  • 别恨:离别之时的痛苦与怨恨。
  • 暗数:心中默默计算,表现了对归期的渴望和焦虑。
  • 碧梧:指的是青碧色的梧桐树,常被视为离别与思念的象征。
  • 纱窗:轻盈的窗户,映衬出清晨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祖皋,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象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风格清新脱俗,常带有浓厚的乡愁与离别之感。

创作背景:

《乌夜啼》的创作背景与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在动荡的历史时期,诗人常常经历离别与思念,故而在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乌夜啼》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意象,展现了离愁别绪的主题。诗的开头以“寒沙浅水”和“萧萧暮雨”勾勒出一幅孤独而凄凉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香罗不共征衫远”表达了对远行者的思念与惆怅,似乎在诉说着他那种身在异乡、心系故土的情感。此处的对比十分鲜明,温暖的香罗与寒冷的征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

“别恨慵看杨柳,归期暗数芙蓉”两句中,诗人用“杨柳”象征离别的伤感,用“芙蓉”表达内心对归期的期盼与焦虑。杨柳轻柔,但此刻却让人感到无尽的忧伤,而芙蓉花则是归期的象征,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对重聚的渴望。最后,诗人以“碧梧声到纱窗晓”结束,全诗在晨曦中响起的鸟鸣声中带着一丝清新,似乎在提醒人们,尽管有离愁,但生活依旧要继续。而“昨夜几秋风”则暗示时间的流逝,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离别、思念和对归期的渴望,让人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段段寒沙浅水:描绘出寒冷的沙滩和浅水,营造出孤独的环境。
  • 萧萧暮雨孤篷:细雨声中,孤舟在暮色中摇曳,增添了孤寂感。
  • 香罗不共征衫远:香罗衣衫与远行的征衣形成对比,表达游子的孤独感。
  • 砧杵客愁中:生活的琐碎声中,流露出游子的愁苦。
  • 别恨慵看杨柳:因离别而心生怨恨,不愿再看象征离别的杨柳。
  • 归期暗数芙蓉:默默计算归期,象征希望与期待。
  • 碧梧声到纱窗晓:清晨的鸟鸣声传来,带来生命的气息。
  • 昨夜几秋风:回顾昨夜的秋风,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香罗”与“征衫”对比,突显内心的矛盾。
  • 拟人:将“碧梧声”拟人化,给人一种亲切感。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孤独的环境与内心的愁苦,表达了对离别的思考与对归期的渴望,体现出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和人生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沙:象征孤独与凄凉。
  • 萧萧暮雨:代表忧伤与无尽的思念。
  • 香罗:象征温暖的回忆。
  • 征衫:象征旅途的艰辛。
  • 碧梧:象征思念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沙”意指什么?

    • A. 温暖的沙滩
    • B. 凄凉的沙滩
    • C. 美丽的沙滩
    • D. 热情的沙滩
  2. “香罗不共征衫远”中“征衫”指的是什么?

    • A. 旅行的衣服
    • B. 家乡的衣服
    • C. 休闲的衣服
    • D. 工作的衣服
  3. 诗中的“碧梧”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思念
    • C. 快乐
    • D. 祝福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多的是对故乡的直接怀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则是在离别的背景下,抒发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