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时间: 2025-01-11 09:49:03

万顷洪涛里,巍然阅古今。

云烟三岛接,花木四时深。

乱石维舟住,西风倚槛吟。

朝宗知不断,凄切此时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山 万顷洪涛里,巍然阅古今。 云烟三岛接,花木四时深。 乱石维舟住,西风倚槛吟。 朝宗知不断,凄切此时心。

白话文翻译:

在广阔无垠的波涛之中,金山巍峨地见证着古今的变迁。 云烟缭绕,连接着三座仙岛,四季更迭,花木茂盛。 乱石之间,船只停泊,西风中,我倚着栏杆吟咏。 知道江水归向大海的规律不会改变,此刻心中却感到凄凉。

注释:

  • 万顷:形容面积广大。
  • 洪涛:巨大的波浪。
  • 巍然:高大雄伟的样子。
  • 阅:见证。
  • 三岛:指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
  • 四时:四季。
  • 维舟:系船。
  • 倚槛:靠着栏杆。
  • 朝宗:指江水归向大海,比喻归顺。
  • 凄切:凄凉悲切。

诗词背景: 作者张栻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其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金山》描绘了金山的壮丽景色,并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和心境。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游历金山时的所见所感有关,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金山为背景,通过宏大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内心世界。首联“万顷洪涛里,巍然阅古今”描绘了金山的雄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颔联“云烟三岛接,花木四时深”则通过神话和自然的结合,增添了诗意的神秘和美感。颈联“乱石维舟住,西风倚槛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的个人体验,表达了在自然中的宁静和思考。尾联“朝宗知不断,凄切此时心”则抒发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哀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诗词解析:

  • 首联通过“万顷洪涛”和“巍然”描绘了金山的壮丽,同时“阅古今”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厚重。
  • 颔联以“云烟三岛接”和“花木四时深”构建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自然的恒常和变化。
  • 颈联通过“乱石维舟住”和“西风倚槛吟”描绘了作者的个人体验,表达了在自然中的宁静和思考。
  • 尾联“朝宗知不断,凄切此时心”抒发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哀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顷洪涛”比喻广阔的海洋,“巍然”比喻金山的雄伟。
  • 拟人:如“巍然阅古今”将金山拟人化,赋予其见证历史的能力。
  • 对仗:如“云烟三岛接,花木四时深”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和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金山的自然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哀思。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万顷洪涛:象征自然的广阔和力量。
  • 巍然:象征金山的雄伟和历史的厚重。
  • 云烟三岛:象征神秘和美丽。
  • 花木四时:象征自然的恒常和变化。
  • 乱石维舟:象征宁静和思考。
  • 西风倚槛:象征个人体验和情感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三岛”指的是什么? A. 蓬莱、方丈、瀛洲 B. 东、南、西 C. 山、水、云
  2. 诗中的“朝宗”指的是什么? A. 江水归向大海 B. 朝拜宗庙 C. 朝代更迭
  3. 诗中的“凄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凄凉悲切 C. 平静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赤壁的景色抒发对历史的感慨。
  • 杜甫《登高》:通过登高远眺的景色抒发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栻《金山》与苏轼《赤壁赋》: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抒发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但《金山》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赤壁赋》则更注重历史事件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栻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