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行》
时间: 2025-01-27 04:09: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暮行
作者: 王令 〔宋代〕
晴烟去人高,暮色上天半。
山衔日入深,云伫星出缓。
涂昏归鞍长,林近去翎短。
悠悠宵偃慵,衍衍暮行款。
南城岌高跻,近野匝四坦。
来期遐思舒,暮云所见罕。
星星颭风灯,历历吹月琯。
静乐遗世喧,清思破尘懒。
心通江海浮,气寒天地满。
兹兴将谁同,儿辈未宜筭。
白话文翻译:
晴空中的烟雾消散得很高,暮色已半染天空。
山头的夕阳沉入深处,云彩缓缓等待星星的出现。
归途的黄昏绵长,树林的距离显得更短。
夜晚悠然懒散,漫步于暮色之中。
南城高耸,四周的田野逐渐开阔。
未来的期盼在心中舒展,暮云中所见的景象稀少。
星星在风中摇曳,灯光闪烁,如同明月的琴声。
安静的乐趣远离世俗的喧嚣,清晰的思绪打破了尘世的懒散。
心灵通达江海浮动,气息充满天地的寒冷。
此刻的兴致将与谁同享,孩童们尚未适宜计算。
注释:
字词注释:
- 晴烟: 晴天的烟雾,形容空气清新。
- 山衔日: 山的轮廓与夕阳相接,形象地描绘日落。
- 涂昏: 黄昏时的归路。
- 悠悠宵偃慵: 形容夜晚悠然自得,懒散无所事事。
- 心通江海浮: 心境开阔,如同江海浮动。
典故解析: 本诗中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借用自然景象表达心境,符合宋代诗人的创作习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仲明,号白云,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长于南宋,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暮行》创作于诗人闲适的生活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诗中描绘的黄昏景象和内心感受,显示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暮行》展现了王令一贯的细腻观察和深邃思考。整首诗以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开头几句描绘晴天的烟云和山色,构建出一种宁静而又开阔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黄昏的美丽与神秘。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引入了内心的感受与思考,描绘了归途的绵长与夜晚的悠闲,仿佛在诉说一个人在自然中漫步的心情。
诗中意象的运用极为巧妙,山衔日、云伫星等描绘出黄昏的动态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此外,诗人通过“心通江海浮,气寒天地满”表现出一种开阔的心境,似乎在说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共鸣。最后,诗人以“儿辈未宜筭”结束,显示出他对未来的思考与淡然,这种情感的转变使整首诗更加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晴烟去人高: 描述晴天的烟雾消散在高空,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暮色上天半: 暮色渐浓,天空已被半遮盖。
- 山衔日入深: 夕阳沉入山后,暗示着夜幕的降临。
- 云伫星出缓: 云层等待星星的出现,表现夜晚的宁静。
- 涂昏归鞍长: 描述归路的悠长,暗示着思绪的延绵。
- 林近去翎短: 近处的树林显得更短,可能暗示归途的接近。
- 悠悠宵偃慵: 夜晚悠然懒散,表达一种放松的心态。
- 衍衍暮行款: 漫步于暮色之中,心境悠然自得。
- 南城岌高跻: 提到南方的高城,可能暗指诗人的故乡。
- 近野匝四坦: 描绘周围景色的开阔,给人一种广阔的感觉。
- 来期遐思舒: 对未来的思考在心中逐渐展开。
- 暮云所见罕: 暮色中的景象显得稀少,表现孤独感。
- 星星颭风灯: 星星在风中摇曳,灯光闪烁,生动形象。
- 历历吹月琯: 吹动的风中,月光如同乐器般清晰可见。
- 静乐遗世喧: 享受静谧的乐趣,远离世俗的喧嚣。
- 清思破尘懒: 清晰的思绪打破了尘世的懒散。
- 心通江海浮: 心灵与江海相通,表现开阔的心境。
- 气寒天地满: 气息充满天地的寒冷,似有孤独感。
- 兹兴将谁同: 此时的兴致与谁分享,表达孤独。
- 儿辈未宜筭: 孩童们尚未适宜计算,暗示对未来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心通江海浮”比喻心境的宽广。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山衔日入深,云伫星出缓”。
- 拟人: “星星颭风灯”使星星与灯光拟人化,增强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黄昏自然风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思考,以及在喧嚣世俗中保持内心平静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烟: 象征清新与宁静。
- 山日: 代表归属与安宁。
- 暮云: 暗示孤独与思索。
- 星星: 象征希望与梦想。
- 江海: 表达心灵的宽广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山衔日入深”是什么意思? A. 日落
B. 日出
C. 山高
D. 云低 -
填空题: 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____与思考。
-
判断题: 诗中描绘的意象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喧嚣上。 (对/错)
答案:
- A
- 期盼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令与王维的作品都表现了自然美,但王令更倾向于细腻的描写,而王维则常用大气的笔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