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水中舟》

时间: 2025-02-04 16:26:06

翩翩水中舟,既满何用载。

主舟者谁子,无乃忽於败。

兼济虽期仁,过任适为害。

自是人致然,已溺何足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翩翩水中舟,既满何用载。
主舟者谁子,无乃忽於败。
兼济虽期仁,过任适为害。
自是人致然,已溺何足怪。

白话文翻译:

轻轻划动的船在水中漂浮,既然船上已经满载,那还需要再装载什么呢?掌舵者是谁的儿子,难道是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导致失败?尽管我们期望能兼济天下,但如果过于放任就会造成伤害。这一切都是人自找的,既然已经沉溺在水中,又何必再去追究呢?

注释:

  • 翩翩:形容轻快飘动的样子。
  • 主舟者:掌舵的人。
  • 兼济:兼顾救济,指帮助更多的人。
  • :指仁爱、善良。
  • 过任:指过度放任。
  • 已溺:已经淹没。

典故解析:

“兼济”出自《老子》,表达了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众生的救助;而“已溺”则隐喻了人在困境中的无奈及自我造成的后果。整首诗的核心在于警示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简洁的风格著称。生活在南宋时期的他,身处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往往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的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旨在警示人们在追求仁爱与救助他人时,须避免一味的放任。

诗歌鉴赏:

《翩翩水中舟》通过轻松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开篇“翩翩水中舟”描绘了一个悠然自得的画面,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这种宁静被一种无奈和深思所取代。诗中的“既满何用载”一方面表达了无谓的追求,另一方面也隐喻了人们在物质充盈后仍然感到空虚的现实。

接下来的“主舟者谁子”则引发了对责任和身份的反思。掌舵者的失误不仅影响自身,也可能导致整个船只的沉没,象征着个人的行为对集体的影响。诗中提到的“兼济虽期仁,过任适为害”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在追求仁爱的过程中,若不加节制地放任他人,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灾难。

最后一句“已溺何足怪”似乎是对自身无能为力的自嘲,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对人性本质的认知。这首诗虽然短小,却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使人不禁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翩翩水中舟:轻快的船在水上漂浮,隐喻人生的轻松与惬意。
  • 既满何用载:船已满载,问其为何仍想装载,反映无谓之追求。
  • 主舟者谁子:掌舵的人是谁,提示责任和身份的重要性。
  • 无乃忽於败:难道是因为一时的忽视而导致失败,强调对行为后果的反思。
  • 兼济虽期仁:期望能兼顾他人,但需注意方式。
  • 过任适为害:过于放任会造成反效果,表达对人性的批判。
  • 自是人致然:这一切是人自找的,反映对自身行为的责任感。
  • 已溺何足怪:已然沉溺于困境,表现无奈与自嘲。

修辞手法:

  • 比喻:水中舟比作人生,传达生活的无常。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责任与后果。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性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仁爱的同时,必须关注自身行为的影响,避免盲目的放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中舟:象征人生的旅程,轻快而又充满不确定性。
  • :代表善良与关怀,体现人们对他人的责任感。
  • :隐喻失败与困境,反映人性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翩翩水中舟”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生活的轻松
    B. 生活的沉重
    C. 生活的无奈

  2. “既满何用载”隐含的意思是什么? A. 物质的追求无意义
    B. 追求更多是必要的
    C. 船无法再装载

  3. “已溺何足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他人的怨恨
    B. 对自身无奈的自嘲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令的《翩翩水中舟》和李白的《将进酒》都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追求,但李白的作品更具豪放与积极的态度,而王令则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反思与无奈。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王令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