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雪》
时间: 2025-04-27 14:58: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世於利禄不择义,苟可走夺足恐蹉。
家储千金吝铢两,不敢尽费乌用多。
百年到死财几日,恃若固有理则那。
庄生尝以富为病,爱其放达与俗过。
南山衣雪变群玉,举以卖世售几何。
山翁固亦富自喜,稚子无诮贫犹歌。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世俗中,为了追求财富和名利而不择手段,哪怕稍微有些机会也要去争取,生怕错过。家里的财富虽有千金,却连一两的银子都要斤斤计较,不敢随便花费多余的。人生百年到头,财产不过是几日的事情,倘若自以为有理,那又如何呢?庄子曾说富有是病,喜爱那种逍遥自在的生活,远离世俗的纷扰。南山的雪装点得如同群玉般璀璨,一旦拿去出售又能换来多少呢?山中的老翁虽然富有自喜,但小孩却不因贫穷而受到指责,反而依旧欢歌笑语。
注释
- 利禄: 指的是利益和财富。
- 吝铢两: 吝惜小钱。
- 乌用: 无用的花费。
- 固有理: 认为自己有理的态度。
- 庄生: 指庄子,古代哲学家,提倡无为而治。
- 群玉: 形容雪的洁白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季伦,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反映了对世俗名利的淡薄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风气日渐浮躁,人们追逐财富与名利,王令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批判,倡导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南山雪》通过描绘世俗的追名逐利与自然的清幽,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反思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中开篇以“利禄”入手,直接指向当下社会的功利性,质疑人们对财富的过度追求。接下来,王令通过“家储千金吝铢两”的描写,展现了穷追富逐的人生哲学,暗示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庄子的思想,提到“庄生尝以富为病”,表达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最后以“南山衣雪变群玉”描绘山雪的美丽,象征着一种超然的生活境界,令人向往。
整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富贵的无奈与批判,更突出了自然和内心的富足,对比之中,传达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於利禄不择义: 现如今的人们为了利益和名利不择手段。
- 苟可走夺足恐蹉: 只要有机会就会抓住,生怕错失。
- 家储千金吝铢两: 家里虽有千金,却连一两都不舍得花。
- 不敢尽费乌用多: 不敢随意花费多余的财物。
- 百年到死财几日: 一生百年,财富也不过几天的事情。
- 恃若固有理则那: 自以为有理,又能如何呢?
- 庄生尝以富为病: 庄子曾说财富是一种病。
- 爱其放达与俗过: 喜欢那种逍遥自在而不被世俗困扰的生活。
- 南山衣雪变群玉: 南山的雪如同群玉装饰。
- 举以卖世售几何: 拿去卖世俗的东西又能换来多少呢?
- 山翁固亦富自喜: 山中的老翁虽然富有自得其乐。
- 稚子无诮贫犹歌: 小孩却不因贫穷而被指责,依旧欢歌笑语。
修辞手法
- 比喻: “南山衣雪变群玉”将雪比作美玉,形象生动。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财富与自然、世俗与逍遥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财富的淡薄和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 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雪: 象征纯洁与清新,反映诗人内心的宁静。
- 群玉: 形容雪的美丽,象征着一种高尚与超然的生活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家储千金吝铢两”,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 A. 家里富有但不愿意花费
- B. 家里贫困
- C. 家里有很多人
- D. 家里只存有一两银子
-
庄子认为富有是:
- A. 一种病
- B. 一种幸福
- C. 一种责任
- D. 一种享受
-
诗中“南山衣雪变群玉”意指:
- A. 山上有很多人
- B. 雪的美丽如同美玉
- C. 山上没有雪
- D. 雪是不好的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王令的《南山雪》和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世俗的思考,但李白的诗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而王令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