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九月十九日石工约集词社同人为展重阳之会。病不克与,走笔赋呈,不耐苦吟,聊慰猎心耳》
时间: 2025-02-04 16:09: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九月十九日石工约集词社同人为展重阳之会。病不克与,走笔赋呈,不耐苦吟,聊慰猎心耳。
药里袭花香。病里重阳。惊心时节太匆忙。
十日霜晴犹有菊,放入词场。
擘蟹泛清觞。好趁清光。
几家秀句茱囊。惟有渊明吟止酒,兀坐匡床。
白话文翻译
在药物中弥漫着花香,重阳节到了,我却因病不能参加聚会。此时的季节让人心惊,匆忙而过。
十月初的霜天晴朗,菊花依然盛开,我决定在诗词的舞台上抒发情感。
把蟹肉剁开,品酒畅饮,正好趁着这清幽的光阴。
几家才子佳人的诗句如同珍珠般闪耀,唯有陶渊明吟咏止酒,独自坐在匡床上。
注释
- 药里:指身体虚弱,正接受药物治疗。
- 袭花香:形容药物中透出的花香,暗示身体虽病,但意象依旧美好。
- 重阳:指重阳节,传统节日,象征长寿和登高。
- 擘蟹:意指品尝蟹肉,象征聚会的美好时光。
- 渊明:指陶渊明,著名诗人,常以饮酒咏怀著称。
- 匡床:古代一种床,象征一处静谧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华,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因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而受到赞誉。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饮酒吟咏。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前,作者因病未能参加聚会,借诗表达对节日的思念和对自己的无奈。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美好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节日的向往与对生命的感慨。诗中药香与花香的对比,既反映了诗人身体的虚弱,也暗示了生活中的美好与苦涩。
“十日霜晴犹有菊”一句,表达了即使在严寒的季节中,菊花依然绽放,象征着坚韧与顽强的生命力。
在表达人生苦乐的同时,诗人也将自己与陶渊明相提并论,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交聚会的无奈。整体而言,诗歌情感细腻,意象生动,充分体现了清代诗人以小见大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药里袭花香:暗示诗人在病中对美好生活的追忆。
- 病里重阳:重阳节的来临却因病无法参与,体现了诗人的遗憾。
- 惊心时节太匆忙:感叹时间流逝之快,人生如梦。
- 十日霜晴犹有菊:描绘秋季的菊花,象征坚韧的生命。
- 放入词场:在诗词的舞台上,寄托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 擘蟹泛清觞:品味美食,享受生活的乐趣。
- 几家秀句茱囊:对才子佳人的赞美,表达对文人雅士的敬意。
- 惟有渊明吟止酒:感慨陶渊明对饮酒的态度,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兀坐匡床:独自坐在匡床上,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沉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菊花与坚韧的生命力相提并论。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形式,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花香与药香的对比,赋予了生命的象征。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社交的无奈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药香:象征病痛与无奈。
- 花香:象征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 菊花:象征坚韧与长寿。
- 清光:象征宁静与纯净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
B. 重阳
C. 春节
D. 端午 -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未能参加聚会?
A. 旅行
B. 疾病
C. 忘记
D. 工作 -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D. 白居易
答案:
- B. 重阳
- B. 疾病
- B. 陶渊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表达隐逸生活的美好。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姚华与陶渊明的作品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姚华更注重生病时的无奈与对节日的思念,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酒的陶醉。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姚华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解析》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