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通判八月十五夜招翫月二章》

时间: 2025-01-11 21:51:36

寻常圆魄岂不好,竞爱今宵分外明。

明极只知无隔碍,谁言桂树向中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寻常圆魄岂不好,竞爱今宵分外明。
明极只知无隔碍,谁言桂树向中生。

白话文翻译:

这圆月平常也并非不好,但今夜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
月光洒到极致,什么都没有阻碍,谁说那桂树是在月中生长?

注释:

  • 圆魄:指圆形的月亮。
  • 岂不好:难道不好吗?表示对比和肯定。
  • 竞爱:争相喜爱,形容今夜的月亮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
  • 无隔碍:没有任何障碍,形容光明透彻。
  • 桂树:传说中的月中桂树,象征着长生和美好。

典故解析:

  • 桂树: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桂树常与月亮相联系,传说中有“月中桂树”的说法,意指长生不老的象征。古诗文中常提到桂树,借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倦亭,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八月十五中秋节,正值秋季,月亮最为圆满明亮之时。此时人们常会聚在一起赏月,借此表达情感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依韵和通判八月十五夜招翫月二章》以简洁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表达了对中秋月亮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的开头以“寻常圆魄岂不好”引入,表面上似乎在说平常的月亮并不差,但随即转入对今夜月亮的赞美,显示出一种对特别时刻的感慨与珍惜。接下来的“明极只知无隔碍”,描绘出一个光明透彻的夜晚,令人感受到一种无障碍的畅快与自由。这种意象不仅是对月亮的赞美,也折射出一种心灵的解放与舒畅。

最后一句“谁言桂树向中生”,则引发了对月亮与桂树的联想,打破了常理的界限,让人意识到美的存在并不受地理或逻辑的限制,象征着一种超越现实的幻想与希望。整首诗在描绘月色美景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寻常圆魄岂不好:平常的圆月难道不好吗?作者以问句引出主题,表明对月亮的关注。
  2. 竞爱今宵分外明:相较于平时,今夜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表达了对中秋之夜的欣喜。
  3. 明极只知无隔碍:明亮到无所阻碍,象征着一种清澈的状态,心灵无拘无束。
  4. 谁言桂树向中生:质疑常规说法,桂树在月中长生,暗示对理想与美好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明极”和“无隔碍”,形成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岂不好”、“谁言”增强语气,提升表达的力度。
  • 象征:桂树象征长生和美好,赋予诗句更深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的明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诗人在其中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向往,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圆月:象征团圆与和谐,代表着人们对家庭团聚的美好期盼。
  • 桂树:象征长生、清雅和美好的理想,常与月亮相伴,代表一种超脱的境界。
  • 明亮:象征希望与光明,代表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圆魄”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星星
    C. 太阳

  2. 诗人对今宵月亮的评价是什么? A. 普通
    B. 分外明亮
    C. 昏暗

  3. 桂树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生与美好
    C. 权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李白《静夜思》: 两者都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情感的深邃,而梅尧臣的诗则更加强调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词大辞典》
  • 《梅尧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