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庙》

时间: 2025-01-10 23:00:20

才接军符便起程,此行要并铁山名。

孤忠解得孤城急,一勇判来一死轻。

堂屋依湖空柳色,庙门当路枕松声。

丈夫对著褒荣曲,誓挽天河洗甲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才接军符便起程,此行要并铁山名。
孤忠解得孤城急,一勇判来一死轻。
堂屋依湖空柳色,庙门当路枕松声。
丈夫对著褒荣曲,誓挽天河洗甲兵。

白话文翻译:

刚接到军令就动身,这次出行要去攻打铁山。
孤独的忠臣明白孤城的危急,一位勇士的判断来得轻松,而死亡却显得沉重。
堂屋依湖而建,空荡荡的柳色映衬,庙门正对道路,松声轻轻拂过。
男子汉面对着赞扬的曲调,发誓要挽救天河,洗去身上的铠甲和兵器。

注释:

  • 军符:指军令或军中符节,象征着军事行动的开始。
  • 铁山:可能是特指某个地名,暗指要攻打的敌方据点。
  • 孤忠:指忠诚而孤立的人,强调忠臣的孤独感。
  • 一勇判来一死轻:意指勇气的判断会影响生死,勇士的决策关系重大。
  • 堂屋依湖:形容建筑的环境,带有自然美感。
  • 褒荣曲:赞美和荣耀的歌曲,象征对英雄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其豪放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而著称。他的诗歌多以军事和忠义为主题,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创作背景:

《忠勇庙》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可能亲历了国家的动荡与边疆的征战,诗中表现了对忠义的崇高赞美和对勇士的敬仰。

诗歌鉴赏:

《忠勇庙》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忠臣和勇士的深切敬意。诗的开篇即以“才接军符便起程”引入,展示了军人不畏艰难、迅速响应号召的精神。这种迅速的反应与征战的决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孤忠解得孤城急”表达了忠臣在国家危难时刻所面临的无奈与急迫感。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堂屋依湖空柳色,庙门当路枕松声”的优美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壮烈并存的氛围,暗示在动荡的时代中,忠勇的精神如同庙宇一般,屹立不倒。最后,诗人在“丈夫对著褒荣曲,誓挽天河洗甲兵”中,将个人的荣誉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和愿望,充满了铮铮铁骨的豪情。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饱满,既有对军事生活的冷静观察,又有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展现了董嗣杲作为一个士人的理想与追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才接军符便起程:刚刚接到军事命令就开始出发,显示了军人的迅速反应。
  2. 此行要并铁山名:此次出行的目的明确,指向敌方的铁山,暗示了战争的迫切性。
  3. 孤忠解得孤城急:忠臣在危机时刻的孤独,体现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4. 一勇判来一死轻:勇士的决策承载着生死的重量,表明战争中的责任重大。
  5. 堂屋依湖空柳色:描绘出一个宁静的环境,形成对比,衬托出战争的严峻。
  6. 庙门当路枕松声:庙宇的存在象征着忠义,松声轻拂与环境相得益彰。
  7. 丈夫对著褒荣曲:男子汉面对赞美的曲调,表达对荣誉的渴望。
  8. 誓挽天河洗甲兵:誓言要挽救国家,象征着壮志凌云的决心和勇气。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孤忠”、“一勇”,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强调。
  • 比喻:将忠义比作庙宇,强调其重要性与永恒性。
  • 意象:如“铁山”、“松声”等,构建出战争与和平的对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忠勇士人的精神,强调忠诚与勇气在国家存亡时的重要性,展现一种铮铮铁骨的男子气概,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与对英雄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军符:象征着责任与使命。
  • 孤忠:体现了忠诚与孤独的矛盾。
  • 铁山:代表敌方的坚固与不可动摇。
  • 庙门:象征着忠义的庇护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铁山”象征什么? A. 国家
    B. 敌人
    C. 自然景观

  2. “孤忠解得孤城急”中的“孤忠”指的是? A. 忠诚的士人
    B. 孤独的城池
    C. 孤独的战斗

  3. 诗中提到的“堂屋依湖”表现了怎么样的情景? A. 战争的残酷
    B. 和平的宁静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豪情壮志,但董嗣杲更强调忠勇之情,而李白则侧重于人生的豪放与畅快。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董嗣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