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天池寺觉翁圆上人》

时间: 2025-01-10 18:47:52

单起浯溪寺,禅栖主簿峰。

收诗入顽石,礼塔趁昏钟。

好古心何癖,观空语更慵。

觉翁才觉处,明月出孤松。

意思解释

赠天池寺觉翁圆上人

原文展示:

单起浯溪寺,禅栖主簿峰。
收诗入顽石,礼塔趁昏钟。
好古心何癖,观空语更慵。
觉翁才觉处,明月出孤松。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来到浯溪寺,禅意栖息在主簿峰上。
将诗句刻入顽石,伴随暮色中的钟声。
对古物的热爱何其执着,空灵的道理却显得更加懒散。
觉翁所觉之处,明月从孤独的松树间升起。

注释:

  • 浯溪寺:位于浯溪的寺庙,象征着隐逸和禅宗文化。
  • 主簿峰:山峰的名称,可能影射高人隐士的栖息之地。
  • 顽石:坚硬的石头,象征着不变与永恒。
  • 礼塔:佛教的塔,常用来存放佛教圣物。
  • 觉翁:觉悟的老者,代表智慧的象征。
  • 明月:象征清明与宁静,常与禅意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古文化的热爱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禅意和隐逸生活,融合了个人情怀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游览天池寺时,表达了对禅宗文化的敬仰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古代文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董嗣杲在游历中对禅宗的深入思考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的开篇以“单起浯溪寺”引出,描绘了他独自一人来到寺庙的情景,开宗明义,展现了孤独与内心的宁静。接着通过“收诗入顽石”与“礼塔趁昏钟”展现了他对诗歌与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诗句与钟声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邃的氛围。

“好古心何癖,观空语更慵”一句,表达了对古文化的执迷与对空灵哲学的反思,似乎在质疑自己对古物的热爱是否过于沉迷,暗含一种对禅意的探讨与自我审视。而最后一句“觉翁才觉处,明月出孤松”则以明月和孤松作为意象,象征着觉醒与孤独的境界,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感悟的交融,展现了作者的哲思与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单起浯溪寺:独自一人来到浯溪寺,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禅栖主簿峰:主簿峰是一个理想的禅修之地,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 收诗入顽石:将诗句刻在石头上,意在追求永恒与不变的美。
  • 礼塔趁昏钟:在昏暗的时刻,钟声响起,象征着佛教文化的庄严与肃穆。
  • 好古心何癖:对古物的热爱,似乎是一种执着的癖好。
  • 观空语更慵:对空灵哲学的探讨,反映出对深奥道理的懒散态度。
  • 觉翁才觉处:觉翁所处的地方,是一种智慧和觉悟的象征。
  • 明月出孤松:明月从孤松间升起,象征着宁静与孤独,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与石头相联系,象征着诗歌的永恒和不变。
  • 对仗:上下联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明月、孤松等意象的运用,营造了清幽的氛围,增强禅意。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对古文化的热爱与对禅意的追求,表现了作者的内心思辨与对自然的感悟,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清明与智慧,代表一种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孤松:象征孤独与坚韧,体现出一种独立的人生态度。
  • 顽石:象征坚固与永恒,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寺庙是哪个?

    • A. 天池寺
    • B. 浯溪寺
    • C. 宁静寺
    • D. 觉悟寺
  2. “觉翁”代表什么?

    • A. 一位老者
    • B. 一种心境
    • C. 一种信仰
    • D. 一位诗人

答案

  1. B. 浯溪寺
  2. A. 一位老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夜雨寄北》

诗词对比

  1.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宁静的氛围,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
  2. 白居易《夜雨寄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虽情感不同,但同样蕴含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宋诗鉴赏辞典》
  3.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