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蒙岩石刻
作者: 契玉立 〔元代〕
蒙岩几日桃花雨。
依稀流水章桥去。
只恐到天台。
误通刘阮来。
玉堂开绮户。
不隔尘寰路。
休认避秦人。
壶中别有春。
白话文翻译:
这几天在蒙岩上,桃花纷纷落雨般飘落。
隐约看到流水从章桥流去。
只怕去到天台,
误入刘阮的境地。
玉堂打开了华丽的门窗,
与世俗的道路没有隔阂。
不要误以为是躲避秦人,
在壶中其实还有春天的美好。
注释:
字词注释:
- 蒙岩:指蒙岩山,可能是指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
- 桃花雨:桃花纷飞的景象,比喻春天的气息。
- 章桥:指一座桥,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桥名。
- 天台:指天台山,常作为隐士或仙人的居所。
- 刘阮:指刘海蟾和阮籍,古代传说中的隐士,象征逃避世俗。
- 玉堂:指华丽的房屋或宫殿,象征高雅的生活。
- 绮户:指精美的窗户,象征风雅的生活空间。
- 秦人:指古代的秦国人,常用来比喻世俗的纷扰。
- 壶中别有春:指内心的宁静和美好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刘阮:源于古代文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象征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 秦人:常用来代表世俗的烦恼与追求,表现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契玉立,元代诗人,生活在元代社会动荡的时代,诗风清新秀丽,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性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菩萨蛮》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桃花雨的美景,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诗歌鉴赏:
《菩萨蛮 蒙岩石刻》是一首典型的元代词作,展现了契玉立对自然美和隐逸生活的热爱。开头几句通过桃花雨和流水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春日氛围,仿佛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梦幻的境地。接着,诗人提及天台和刘阮,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借用历史传说中的隐士形象,强化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玉堂和绮户的开放,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世俗的距离,表现出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然而,结尾的“壶中别有春”则回归到内心的宁静与美好,暗示即使身处纷扰之中,内心依然可以拥有理想中的春天。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精致,桃花、流水、玉堂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春日田园画面,令人陶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契玉立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蒙岩几日桃花雨: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桃花如雨般纷飞,带来春的气息。
- 依稀流水章桥去:流水从桥下流过,隐约可见,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 只恐到天台: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天台是理想中的仙境。
- 误通刘阮来:提到刘阮,暗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且不想误入其中。
- 玉堂开绮户:华丽的房屋打开窗户,象征着高雅生活的开启。
- 不隔尘寰路:与世俗的纷扰没有隔阂,表明高雅生活的无忧。
- 休认避秦人:劝诫读者不要误认为是逃避世俗,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
- 壶中别有春:暗示在内心深处仍然有美好的春天,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桃花雨比喻春天的生机。
- 拟人:流水如同有情感般流动,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社会纷扰的逃避和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深刻而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代表希望和新生。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流动,带来宁静感。
- 天台:象征理想的隐逸生活,代表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 玉堂:象征高雅的生活品质,体现诗人的精神追求。
- 壶中春:象征内心的自在与宁静,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刘阮”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 A. 刘备和阮籍
- B. 刘海蟾和阮籍
- C. 刘邦和阮元
-
“壶中别有春”意指什么?
- A. 诗人对世俗的逃避
- B. 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 C. 生活的困扰
-
诗中的“桃花雨”主要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萧瑟
- B. 春天的生机
-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
- 温庭筠《更漏子》:通过夜雨的意象传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契玉立的逃避世俗的主题相呼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契玉立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