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角》

时间: 2025-01-26 05:09:25

画角吹残月,寒声发戍楼。

立霜嘶马怨,攒碛泣兵愁。

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

罢闻三会后,天迥晓星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角
作者: 方干 〔唐代〕

画角吹残月,寒声发戍楼。
立霜嘶马怨,攒碛泣兵愁。
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
罢闻三会后,天迥晓星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画角声吹响了残月,寒冷的声音从戍楼传来。
马在霜中嘶鸣,显得怨恨,士兵在沙碛中聚集,愁苦的泪水流淌。
燕子和雁子在云边鸣叫,胡风吹来,冷冷的草头随风摇曳。
听闻三次聚会后,天边的星星在清晨流动。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角: 一种古代乐器,声音清脆,常用于军中。
  • 残月: 剩下的月亮,象征着孤独和凄凉。
  • 寒声: 冷冷的声音,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戍楼: 边防的塔楼,用于守卫和瞭望。
  • 立霜: 指天气寒冷,地面上结霜。
  • 嘶马怨: 马在寒霜中嘶鸣,表现出对环境的不满。
  • 攒碛: 聚集在沙碛中。
  • 泣兵愁: 士兵因战事而感到忧愁,眼含泪水。
  • 燕雁: 燕子和大雁,象征着迁徙与思乡。
  • 胡风: 这里指北方的寒风,给人一种异域的冷感。
  • 草头: 草的顶端,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 三会: 指士兵们的聚会,可能是商议军事或休整的场合。
  • 天迥: 天空辽阔而遥远,给人一种孤独感。
  • 晓星流: 清晨的星星似乎在流动,描绘出天色渐亮的情景。

典故解析:
此诗并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描绘了边塞的凄凉和士兵的苦楚,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唐代诗人,字少云,晚唐时期的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作多描绘边疆的风土人情及战争的苦难,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边境频繁战乱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戍楼的寒声、马匹的嘶鸣、士兵的愁苦,表现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与对士兵生活的同情。


诗歌鉴赏:

《晓角》是一首极具画面感和情感深度的边塞诗。开篇以“画角吹残月”引入,画角的音韵与残月的意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诗中描绘了戍楼传来的寒声,给人以孤独与冷清的感觉,似乎在暗示着边疆战士们在这片荒凉土地上的艰辛与无奈。

“立霜嘶马怨,攒碛泣兵愁”两句,生动地描写了严寒的环境对马匹和士兵情感的影响。马的嘶鸣与士兵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望。接着“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边疆的荒凉与寒冷,燕雁的鸣叫暗示了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罢闻三会后,天迥晓星流”则为全诗带来了一丝希望与思考。三次聚会后的清晨,星星在流动,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尽管战争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但生活仍在继续,士兵们要面对的未来依然未卜。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战争苦痛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生命与希望的思考,展现了方干深厚的诗歌功底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画角吹残月:以乐器的声音引入,残月象征孤独。
  2. 寒声发戍楼:寒冷的声音从守卫的楼上传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3. 立霜嘶马怨:冷霜下马的嘶鸣,表现出对恶劣环境的怨恨。
  4. 攒碛泣兵愁:士兵在沙碛中聚集,流泪表达内心的忧愁。
  5. 燕雁鸣云畔:迁徙的鸟鸣,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6. 胡风冷草头:北方寒冷的风吹动草头,生动描绘寒冷的环境。
  7. 罢闻三会后:聚会结束后,暗示士兵们的命运。
  8. 天迥晓星流:清晨的星星在流动,象征希望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角声与残月相提并论,营造出孤独感。
  • 拟人:马的嘶鸣和士兵的泪水赋予了情感。
  • 对仗:如“寒声发戍楼”与“立霜嘶马怨”,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边疆士兵的艰辛生活和对战争的苦痛思考,同时也展现了对生命希望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角: 象征战争的召唤与悲凉。
  • 寒声: 代表冷酷与孤独。
  • 残月: 象征孤独与惆怅。
  • 嘶马: 表达对环境的不满与怨恨。
  • 燕雁: 代表思乡与离别。
  • 胡风: 传达异域的冷酷。
  • 晓星: 象征未来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画角”指的是什么乐器?
    A. 笛子
    B. 箫
    C. 号角
    D. 琵琶

  2. “寒声”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D. 安慰

  3. “燕雁鸣云畔”中的“燕雁”象征什么?
    A. 战争
    B. 思乡
    C. 友情
    D. 财富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 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但方干的《晓角》更注重士兵的情感,而王之涣的作品则关注自然景色与人文的结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方干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