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十首》

时间: 2025-01-26 23:26:14

龙骨翻翻水倒流,藕花借与稻花秋。

鱼兼熊掌不可得,宁负风光救口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龙骨翻翻水倒流,藕花借与稻花秋。
鱼兼熊掌不可得,宁负风光救口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水流逆转,莲藕的花朵与稻花在秋季相互依偎。诗人借用“鱼”和“熊掌”来表达一种无法兼得的矛盾与无奈,宁愿放弃美好的风光,也不愿为了生计而去妥协。

注释:

字词注释:

  • 龙骨:指龙的骨架,常用来借指山脉或河流的形状。
  • 翻翻:形容水流波动的样子。
  • 藕花:莲藕的花,象征美丽与清纯。
  • 借与:借用、依靠的意思。
  • 鱼兼熊掌:出自《孟子》,比喻无法兼得的两种美好事物。
  • 宁负:宁愿放弃。

典故解析: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孟子在此用以说明在选择时往往不能两全,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抉择的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方岳的诗作常融入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展现出浓厚的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方岳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选择和自然美景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士人面临着名利与内心理想的冲突,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种矛盾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开头“龙骨翻翻水倒流”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逆转,给人一种不寻常的感觉,暗示了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总是出乎意料。接下来的“藕花借与稻花秋”,则表现了自然中的和谐美,藕花与稻花在秋天的交织,象征着生命的丰富与多样。

而后两句“鱼兼熊掌不可得,宁负风光救口休”则引入了抉择的主题。诗人用“鱼”和“熊掌”这两个典故,表明在生活中常常面临不得不放弃某些美好事物的苦恼。宁愿放弃眼前的美景,也不愿意为了生存而去妥协,展现了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有着细腻的自然描写,还有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充满了思辨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龙骨翻翻水倒流:描绘了水流的变化,暗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
  2. 藕花借与稻花秋:表达了自然界的和谐美,藕花与稻花的相互依存。
  3. 鱼兼熊掌不可得:引用典故,强调生活中的选择困境。
  4. 宁负风光救口休:表达宁愿放弃美好,也不愿意妥协于现实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鱼”和“熊掌”比喻两种理想的选择。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生的选择,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展现了一种高洁的情操和哲理的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骨: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幻。
  • 藕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 稻花:象征丰收与希望。
  • 鱼与熊掌: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鱼兼熊掌”出自哪位古人的作品?

    • A. 杜甫
    • B. 孟子
    • C. 李白
    • D. 苏轼
  2. 诗中“龙骨”指的是?

    • A. 龙的骨架
    • B. 一种植物
    • C. 山脉或河流的形状
    • D. 一种水流

答案:

  1. B. 孟子
  2. C. 山脉或河流的形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方岳的诗歌与杜甫的《春望》在描绘自然的同时,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杜甫的诗更为忧国忧民,而方岳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和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方岳研究》
  • 《古诗词诠释与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