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寻芳慢 咏雨》
时间: 2025-02-04 15:49: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倦寻芳慢 咏雨
作者: 刘基 〔元代〕
翠霞映日,柱础生云,衣袂先冷。
石燕飞时,天与乱山俱暝。
稍见如丝随风细,渐看密洒沧江迥。
倚阑干,恁昏昏过了,清和光景。
小楼外榴花间竹,可恨红英,飘坠苔径。
雾罩阳台,悽恻梦魂难醒。
阶下决明忧烂死,草根得意惟蛙黾。
正萧条,又沉沉戍鼓,夜凉人静。
白话文翻译:
在晨曦的映衬下,云彩在柱础之间升起,衣袂先是感觉到一丝凉意。
石燕飞翔的时刻,天空和混乱的山峦一同变得昏暗。
微风轻拂,细雨如丝般飘洒,渐渐看见江水密密地洒落。
我倚靠着栏杆,恍惚间度过了这清和的光景。
小楼外,石榴花与竹子相间,红艳的花朵可恨地飘落在苔藓的小径上。
雾气笼罩着阳台,令人心痛的梦魂难以醒来。
阶下的决明草忧愁得快要枯萎,而草根得意的却只是青蛙和蝌蚪。
正当萧条之际,沉重的戍鼓声传来,夜晚凉爽而安静。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霞:指晨曦中的彩云。
- 柱础:古建筑中的支柱基础,形容景物的构成。
- 衣袂:衣服的袖子。
- 石燕:一种鸟,象征灵动。
- 决明:一种草,常用于药材,象征忧愁。
- 蛙黾:青蛙和蝌蚪,象征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生生不息。
典故解析:
- 榴花:石榴花在古诗中常象征热情、爱情及美好事物。
- 雾罩阳台:常见于古诗中,描绘一种朦胧而富有情感的氛围,暗示梦境与现实的交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宇轩,元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歌以豪放、直率著称,内容常涉及自然景物及政治反思。
创作背景:
刘基生活在元代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中通过描绘雨景,反映出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倦寻芳慢 咏雨》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雨天的幽静与沉寂,诗人以清新自然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开头的“翠霞映日”描绘了清晨的美好,随后通过“衣袂先冷”引入了雨的凉意,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随着雨丝的细腻描写,诗人进一步表达对自然的敏感,细雨如丝,渐渐转变为对生活的思考,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可恨红英,飘坠苔径”的描写,将目光转向石榴花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最后的“沉沉戍鼓,夜凉人静”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夜晚宁静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雨的咏叹,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自然与人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霞映日,柱础生云:晨曦中的云彩如同生长在柱子上的云,描绘出清晨的美景。
- 衣袂先冷:衣袖先是感觉到凉意,暗示天气变化给人带来的感受。
- 石燕飞时,天与乱山俱暝:描绘飞翔的石燕,而天空和山峦一起变得昏暗,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稍见如丝随风细:细雨如丝,轻轻随风飘洒,形象生动。
- 渐看密洒沧江迥:雨水渐渐密集,洒落在沧江之上,形成一幅动人的画面。
- 倚阑干,恁昏昏过了,清和光景:倚靠栏杆,恍惚间度过了这清和的时光,表现出一种迷醉的状态。
- 小楼外榴花间竹:描写小楼外的景色,榴花与竹子相间,形成了一种美丽的对比。
- 可恨红英,飘坠苔径:红色的花瓣可恨地飘落在苔藓小径上,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雾罩阳台,悽恻梦魂难醒:雾气笼罩阳台,令人痛苦的梦魂难以醒来,表现出一种消沉的情感。
- 阶下决明忧烂死:阶下的决明草因忧愁而快要枯萎,象征着对生活的无奈。
- 草根得意惟蛙黾:草根得意的却只有青蛙和蝌蚪,表现出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形成一种对比。
- 正萧条,又沉沉戍鼓,夜凉人静:正当萧条之际,沉重的戍鼓声响起,夜晚凉爽而安静,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翠霞映日”将晨曦比作彩霞,生动形象。
- 拟人:如“雾罩阳台”,赋予雾气以情感。
- 对仗:如“衣袂先冷”与“石燕飞时”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敏感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展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霞:象征美好与希望。
- 衣袂:象征人的感受与情绪。
- 石燕:象征灵动与自由。
- 决明:象征忧愁与无奈。
- 蛙黾: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生生不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翠霞映日”,翠霞在文中象征什么?
- A. 悲伤
- B. 美好
- C. 暴风雨
-
“可恨红英,飘坠苔径”中“红英”指的是什么花?
- A. 梅花
- B. 石榴花
- C. 桃花
-
诗的最后一句“夜凉人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热闹
- B. 寂静
- C. 兴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雨景,表达对自然的敏感和思考。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现孤独感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比较《倦寻芳慢 咏雨》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探讨了自然与人生的主题,但《倦寻芳慢》更侧重于雨的细腻描绘,而《赋得古原草》则更关注生命的循环与离别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史》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倦寻芳慢 咏雨》这首诗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