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秋》
时间: 2025-04-27 14:48: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离离秋色上梧枝,
向晓烟云冷砚池。
绛帐谈经千古道,
青山对酒几联诗。
西风红叶林边树,
夜雨青灯鬓上丝。
竹瘦荷枯篱菊净,
暂韬笔砚彻皋比。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色彩在梧桐树上显得淡淡的,
清晨的烟云映衬着冷冷的砚池。
在绛色的帐子里谈论着千古的道理,
在青山之下对着酒吟诵几首诗。
西风吹动着红叶,树木在林边摇曳,
夜雨伴着青灯,鬓发上沾着丝丝湿润。
竹子干瘦,荷花枯萎,篱笆旁的菊花却依然清净,
暂时收起笔砚,来比一比这秋日的美好。
注释:
- 离离:形容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这里指秋天的植物。
- 绛帐:红色的帐幕,这里指居住环境。
- 谈经:讨论经典的经文,表示一种学术交流。
- 青山:青色的山,象征自然美。
- 鬓上丝:指鬓发上沾着雨丝,表现细腻的场景。
- 韬笔砚:收起笔和砚台,表示暂时停止写作。
典故解析:
“千古道”可以与儒家经典如《论语》相联系,强调古代智慧的传承。诗中提到的“青山”与“红叶”也常见于古诗中,象征着自然的变迁和人生的哲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士人生活,体现了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冬之际,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对自然及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儒家秋》以秋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思考和感悟。诗的开头通过“离离秋色”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秋景,表达了对季节更迭的敏感。接着“向晓烟云冷砚池”一联,描绘了清晨的静谧与寒意,暗示着诗人思维的深邃与冷静。
在“绛帐谈经千古道”中,诗人与友人品味古代的智慧,体现出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此时,青山对酒的场景,不仅是对美好瞬间的珍惜,更显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西风红叶”和“夜雨青灯”两个意象,富有诗意,表现了秋天的孤寂与宁静,结合对酒对诗的描绘,展现了士人生活的情趣与哲理。
最后两句“竹瘦荷枯篱菊净”,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清净,诗人收起笔砚,暂时的停笔似乎是在反思,亦是在感叹人生的无常与美好,体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离离秋色上梧枝:描绘秋天的色彩在梧桐树上显得淡淡的,体现出自然的生机。
- 向晓烟云冷砚池:清晨的烟云映衬着冷冷的砚池,展现了清晨的宁静。
- 绛帐谈经千古道:在红色的帐子里讨论古代经典,表现出文化的传承。
- 青山对酒几联诗:在青山之下,对酒吟诗,反映了士人的情怀。
- 西风红叶林边树:西风中红叶飞舞,描绘出秋天的美丽景象。
- 夜雨青灯鬓上丝:夜雨伴青灯,鬓发上沾着雨丝,细腻地描绘了夜晚的情景。
- 竹瘦荷枯篱菊净:竹子瘦弱,荷花枯萎,篱笆旁的菊花却依然清净,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暂韬笔砚彻皋比:暂时收起笔砚,来比一比秋日的美好,反映出诗人的豁达。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竹瘦荷枯,篱菊净”。
- 比喻:将秋天的色彩与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秋风与红叶的互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士人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古代文化的崇敬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以淡泊明志的态度,反映出一种深邃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儒家思想中对和谐、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秋色:象征着成熟与变迁,反映出时间的流逝。
- 青山:代表自然的恒久与不变,寄托对理想的追求。
- 红叶: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竹、荷、菊:分别象征坚韧、清净与优雅,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绛帐”指的是什么颜色的帐子?
- A. 蓝色
- B. 红色
- C. 绿色
-
诗人在哪个环境中讨论古代的经典?
- A. 河边
- B. 帐子里
- C. 山顶
-
诗中描绘的秋天的色彩主要是通过哪个意象体现的?
- A. 红叶
- B. 竹子
- C. 荷花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儒家秋》与杜甫的《秋兴八首》,两者都表现了秋天的景象,但前者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人生哲理,后者则更侧重于对国家和人生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儒家文化与中国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