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 赠零口权先生
出家儿。处无为。
至死如同初出时。
何愁道不知。
内慈悲,外憨痴。
绝虑忘机无执迷。
刀圭有分携。
白话文翻译:
一个出家人,身处于无为的境地,
直到死去也与出家时没有两样。
何必担心道理不被人知晓呢?
内心充满慈悲,外表显得憨厚愚笨。
放下思虑,忘却机巧,毫无执念。
手中刀圭早已分离,心中却有默契。
注释:
- 出家儿:指出家修行的人,通常指僧侣或道士。
- 无为:道教理念,指不刻意追求,随顺自然。
- 刀圭:指工具,这里用来比喻修行的工具或法器,象征着修行的方式。
- 绝虑忘机:指放下各种思虑和机巧,达到一种无所执着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著名的道士和诗人,生于公元1255年,卒年不详。他是道教全真派的重要人物,以其深厚的道教思想和诗歌闻名。马钰的诗歌多以清净、自然为主题,反映了他对道教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马钰出家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无为而治的深刻理解和对道理的淡泊心态。诗中所反映的静谧心境和对修行的坚持,正是他修道生涯的真实写照。
诗歌鉴赏:
《长相思 赠零口权先生》展现了马钰作为一个出家人对“无为”哲学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便直接点明身份,简洁有力。诗中强调“至死如同初出时”,这句表达了他对修道生涯的忠诚和对初心的坚守,强调了道家思想中的恒常与不变。
接下来的“何愁道不知”,则表现了对外界评价的无所谓,体现了一种无我、无欲的境界。内心的慈悲与外表的憨厚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他对世俗的淡漠和对真理的追求。最后两句“绝虑忘机无执迷,刀圭有分携”更是将诗歌推向高潮,强调了放下执念、追求内心安宁的重要性。
整首诗透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马钰对人生、修行以及道理的独到见解,具有很强的哲学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家儿。处无为。
- 直接表明身份,表达出家后的状态。
-
至死如同初出时。
- 意指始终保持初心,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
何愁道不知。
- 不必担心道理未被理解,反映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
内慈悲,外憨痴。
- 内心充满慈悲,外表显得简单朴实。
-
绝虑忘机无执迷。
- 放下杂念,达到无所执着的境界。
-
刀圭有分携。
- 比喻修行的工具虽分开,但心中默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内慈悲,外憨痴”,形成对称美。
- 比喻:如“刀圭”象征修行的工具,传达了修行的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对道理的坚守,展现了马钰对修行生活的理解和对世俗的淡泊态度,传达了一种深邃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出家:象征着对世俗生活的放弃和向精神世界的追求。
- 无为:道教哲学中的核心理念,象征着自然、安宁。
- 刀圭:象征修行的工具,代表着修行的道路和方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出家儿”指的是谁?
- A. 僧侣
- B. 学者
- C. 商人
-
“至死如同初出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 A. 变化的生命
- B. 坚持初心
- C. 追求名利
-
“内慈悲,外憨痴”中的“憨痴”意指什么?
- A. 聪明
- B. 朴实
- C. 机灵
答案:
- A. 僧侣
- B. 坚持初心
- B. 朴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展现了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
- 李白的《将进酒》:反映了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诗词对比:
- 朱自华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但更倾向于对外界的反思与情感的寄托。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道教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