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送汪水云之湘)》
时间: 2025-02-04 16:18: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儿(送汪水云之湘)
作者: 王学文 〔宋代〕
记当年舞衫零乱,霖铃忍按新阕。
杜鹃枝上东风晚,点点泪痕凝血。
芳信歇。念初试琵琶,曾识关山月。
悲弦易绝。奈笑罢颦生,曲终愁在,谁解寸肠结。
浮云事,又作南柯梦彻。
一簪聊寄华发。
乾坤桑海无穷事,才历昆明初劫。
谁共说。都付与焦桐,写人梅花叠。
黄花送客。体更问湘魂,独醒何在,沈醉浩歌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回忆了往昔的舞蹈时光,衣衫零乱,仿佛在夜雨中悄然按下的新曲。杜鹃在东风微凉的晚春枝头啼鸣,泪痕点点像凝结的血。思念的信件已断,想起初次弹琵琶时,曾经识得关山明月。悲伤的琴弦已然断绝,笑过之后又生愁苦,曲终人散,谁能理解我心中的苦结?浮云的事情,仿佛又成为南柯一梦。只是一根簪子寄托了我的白发。天地间无穷无尽的事,才经历了昆明的初次劫难。谁能同我诉说?将一切都交给焦桐,写下梅花的叠影。黄花送我离去,而我更想问问湘魂,独醒的你在哪里,醉卧高歌又在何方?
注释
- 霖铃:指细雨的声音,形容细雨如铃声般响亮。
- 新阕:指新作的曲调。
- 杜鹃:一种鸟,常用以象征离别和悲伤。
- 芳信:指美好的信件,通常承载着情感。
- 琵琶:一种传统的弹拨乐器。
- 关山月:指关山的明月,象征遥远的思念。
- 焦桐:一种古老的乐器,常用来象征忧伤的音乐。
- 湘魂:指故乡的灵魂,常与思乡之情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学文,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诗风细腻、情感真挚,擅长描写离别和思乡的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送别友人时,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伴随着离别的愁苦,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摸鱼儿(送汪水云之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离别的愁苦与对往昔的怀念。开篇便以“记当年舞衫零乱”引入,勾起了舞蹈时的轻快与活泼,然而随之而来的“霖铃忍按新阕”,则将这种活泼的氛围转化为一种细腻的愁绪,仿佛细雨中的乐声,显得格外动人。而“杜鹃枝上东风晚,点点泪痕凝血”,则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杜鹃的哀鸣成为离别的象征,泪痕如血,映衬了内心的苦痛。
接下来的“芳信歇”与“念初试琵琶”,则体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初次弹琵琶的记忆仿佛在心中回响。诗人在细腻的情感中,转而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与感慨,“奈笑罢颦生”,在欢笑与愁苦之间的交织,生动地体现了人的情感复杂性。
整首词在结构上也显得极为巧妙,自然流畅的过渡让情感得以层层递进,最后以“黄花送客”结束,留给人无尽的遐想与感慨。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充分展现了离别时人们内心的波动与伤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当年舞衫零乱:回忆起当年的舞蹈时光,衣衫飘动而显得凌乱。
- 霖铃忍按新阕:细雨如铃声响起,仿佛在轻声吟唱新作的曲调。
- 杜鹃枝上东风晚:晚春时节,杜鹃在枝头啼鸣。
- 点点泪痕凝血:泪水滴落,像是凝结的鲜血。
- 芳信歇:美好的信件已然停歇。
- 念初试琵琶:想起初次弹琵琶的情景。
- 曾识关山月:曾经识得关山的明月,象征遥远的思念。
- 悲弦易绝:悲伤的琴弦容易断绝。
- 奈笑罢颦生:欢笑之后又生愁苦。
- 曲终愁在:曲终人散,忧愁依然存在。
- 谁解寸肠结:谁能理解我心中的苦结?
- 浮云事,又作南柯梦彻:浮云之事,如梦一般消逝。
- 一簪聊寄华发:只是一根簪子寄托了我的白发。
- 乾坤桑海无穷事:天地间无尽的事,经历了许多。
- 才历昆明初劫:才经历了昆明的初次劫难。
- 谁共说:谁能与我同诉?
- 都付与焦桐:将一切都交给焦桐。
- 写人梅花叠:描绘出梅花的叠影。
- 黄花送客:黄花送我离去。
- 体更问湘魂:而我更想问问湘魂。
- 独醒何在,沈醉浩歌发:独醒的你在哪里,醉卧高歌又在何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痕凝血”,将泪水比作鲜血,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杜鹃啼鸣等描写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意。
- 对仗:如“笑罢颦生”,前后两个动作对立,体现情感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离别时的伤感,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绘,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和对往昔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舞衫:象征青春与活力,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 霖铃:细雨声,象征思念与忧愁。
- 杜鹃:代表离别与悲伤。
- 琵琶:象征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关山月:象征遥远的思念与孤独感。
- 焦桐:古乐器,象征忧伤的音乐与情感的寄托。
- 黄花:象征离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什么?
- A. 欢乐
- B. 离别和悲伤
- C. 友谊
- D. 希望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霖铃”指的是__。
-
判断题: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对/错)
答案
- B
- 细雨的声音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王学文的《摸鱼儿》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和对往昔的怀念,但王学文的词更为细腻,李清照则更显直白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经典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