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过彭浪矶》

时间: 2025-01-11 20:55:23

山束江穷方崒起,江盘山过却重回。

无风此水常呼汹,正用风狂水斗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风过彭浪矶
晁补之

山束江穷方崒起,
江盘山过却重回。
无风此水常呼汹,
正用风狂水斗来。

白话文翻译:

在大风的吹袭下,山峦在江边显得愈加高耸,江水在山间蜿蜒,最终又回到原来的地方。没有风的时候,这水面常常波涛汹涌,而此刻正是风与水激烈对抗的时刻。

注释:

  • 山束:山峦相互环抱,形成束缚的形态。
  • 江穷:江水到达尽头,形容江流的终点。
  • 崒起:高耸、突起。
  • 江盘:江水弯曲蜿蜒的样子。
  • 正用:正在用,表强调正在进行的状态。
  • 斗来:斗争而来,形容风与水的对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约1050-1120),字用之,号乐天,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政治家。其作品风格多样,尤其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作者可能是在某次游历中经过彭浪矶,目睹大风与江水的激烈斗争而感有所悟,反映了自然的壮丽与力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气候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力量。诗的开头“山束江穷方崒起”,不仅描绘了彭浪矶的地理特征,还暗示了自然之力的不可抗拒。接下来的“江盘山过却重回”,则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波动与曲折,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动态美。

而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风与水的对抗,表达了自然界的激烈和冲突。诗中提到“无风此水常呼汹”,暗示在平静时江水的汹涌,反衬出风来时的狂暴与激烈。“正用风狂水斗来”则揭示了风与水之间的斗争,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人生哲理,即在风雨交加的时刻,人们应当勇敢面对挑战,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有力,意象生动,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人类情感的交融,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束江穷方崒起:描绘山峦的高耸和江水的走势,表现了地形的独特。
  2. 江盘山过却重回:江水蜿蜒而行,最终又回到起点,暗示循环与无尽。
  3. 无风此水常呼汹:在没有风的情况下,江水仍然波涛汹涌,暗示其内在的力量。
  4. 正用风狂水斗来:写出风与水的对抗,展现自然的激烈与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斗”来形容风与水的激烈交锋,增强了诗的动态感。
  • 对仗:如“山束江穷”和“江盘山过”,句式对称,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力量,同时也传递出一种面对挑战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人们勇于面对生活中的风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巍峨、坚定和不屈的精神。
  •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象征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挑战。
  • :象征内心的情感与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了哪种自然现象? A. 下雨
    B. 大风与江水的斗争
    C. 雪花飘落

  2. “山束江穷方崒起”中,“束”字的意思是? A. 连接
    B. 包围
    C. 释放

  3.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观,展现自然的壮美。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现了高峻山水的气势与人生态度。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望岳》相比,晁补之的诗更侧重于自然的动态表现,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