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有怀傅至叔太博父子》
时间: 2025-02-04 16:14: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昔游君父子间,高才穷力莫追攀。
读书众壑归沧海,下笔微云起太山。
幼嗣尚存宗武在,遗文难附所忠还。
荒丘衰草埋双璧,兀坐空斋涕自潸。
白话文翻译:
回想往昔我在你们父子之间游玩,才华横溢的人让我无力追赶。
读书的心志如同大海汇聚众多河流,写作时的灵感如同微云升起于高山。
你的幼子尚存,宗武的精神依然在,但遗留下来的文稿难以传达我对你们的忠诚。
荒凉的丘陵和衰败的草木遮掩着你们的双璧,我独自坐在空旷的书斋里泪水潸然。
注释:
- 忆昔:回忆往昔。
- 游君:指交游的朋友。
- 穷力:用尽全力,形容才华的有限。
- 众壑归沧海:比喻读书学习的广泛,最终汇聚成大智慧。
- 幼嗣:幼小的后嗣,指傅家的子孙。
- 宗武:指家族的精神和荣耀。
- 遗文:留下的文稿。
- 双璧:比喻优秀的人才或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白沙,宋代诗人。他以豪放、深沉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涉及个人抒情和社会时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夜,诗人回忆与傅至叔父子的交往,表达对其才华的敬佩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傅氏父子在诗人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怀念和惆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傅氏父子的深厚情感。开篇提到与父子间的游玩,展现出一种亲密的关系,但随即转入对才华的自谦,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感伤。诗中提到“读书众壑归沧海”,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知识的积累与目标的广阔,显示了诗人对学习的热忱和追求。
后半部分提到“幼嗣尚存宗武在”,不仅体现了对傅家后辈的期望,也在感叹于文人的忠诚与遗文之难传。最后一句“荒丘衰草埋双璧”,用荒凉的景象隐喻人事的变迁,表现出失落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过往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昔游君父子间:回忆与傅氏父子交往的日子,表现出对他们的怀念。
- 高才穷力莫追攀:自谦自己无法企及他们的才华,体现出对高人杰出的敬仰。
- 读书众壑归沧海:比喻学习的广泛和深刻,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
- 下笔微云起太山:写作时的灵感如微云升起,展示了文思的浩瀚。
- 幼嗣尚存宗武在:傅家后代仍在,希望他们能传承家族精神。
- 遗文难附所忠还:遗留下来的文稿难以表达对傅家忠诚之情。
- 荒丘衰草埋双璧:用荒凉的自然景象反映人事的变迁。
- 兀坐空斋涕自潸:独自坐在空荡的书斋中,感伤情绪溢于言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读书众壑归沧海”形象地描绘了知识的汇聚。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人事无常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游君父子:象征友谊与亲密关系。
- 双璧:象征才华与优秀。
- 荒丘衰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 空斋:象征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幼嗣”指的是: A. 老年人
B. 幼小的后嗣
C. 朋友
D. 猫狗 -
诗人对傅氏父子的态度是: A. 嫉妒
B. 敬佩
C. 无所谓
D. 反感 -
“荒丘衰草”在诗中象征: A. 繁荣
B. 变迁与无常
C. 快乐
D. 忘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怀旧与李白的豪情,刘克庄更多地表现内心的惆怅与思念,而李白则展现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二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入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