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七夕后一日晚抵松江塔下》

时间: 2025-01-26 05:25:58

客中情况少人知,正值钟声约束时。

清坐更无人共话,挑灯来看菊潭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中情况少人知,正值钟声约束时。
清坐更无人共话,挑灯来看菊潭诗。

白话文翻译

在外出旅行时的情况很少有人知道,正好是在钟声响起的时刻。
我一个人静坐,身边没有人可以交流,挑灯阅读菊潭的诗篇。

注释

  • 客中:旅客,指在外的人。
  • 情况:指旅途中的状况或心情。
  • 少人知:很少有人了解。
  • 正值:正好在这个时候。
  • 钟声:寺庙或钟楼发出的钟声,通常用于报时。
  • 约束:限制,约定的时刻。
  • 清坐:安静地坐着。
  • 更无人共话:没有人可以一起谈话。
  • 挑灯:点亮灯火。
  • 菊潭:可能指菊花和潭水,象征诗歌的清雅。

典故解析

“菊潭”可能指的是与菊花相关的景象,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孤傲,常被文人雅士所喜爱,唐代诗人陶渊明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该诗中提到的“菊潭诗”,可能是指自己在静谧之夜创作或阅读的诗作,体现了诗人对孤独和自然的欣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桂,宋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为题材。俞桂的诗多有抒情之意,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七夕之后,正值秋季,诗人身在松江,可能是一次闲游,感受到夜晚的静谧与孤独。诗人在此时选择独自品味诗歌,似乎在表达对寂寞的感慨和对文艺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约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在外游历时的孤独感和对文学的热爱。诗人通过“客中情况少人知”一语,表达了在外旅行时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孤独感。接着“正值钟声约束时”,通过钟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压迫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被无限延长,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

“清坐更无人共话”一句,直接表明了诗人的孤独,独自坐着,身边没有可以倾诉的人,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的情感。最后一句“挑灯来看菊潭诗”,则是通过点灯阅读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尽管孤独,但他仍然能从诗中找到慰藉和乐趣。

整首诗透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孤独和文学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雅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中情况少人知:作为旅客,外界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绪很少有人理解。
  2. 正值钟声约束时:在钟声响起的时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对生命的反思。
  3. 清坐更无人共话:独自一人坐着,身边没有人可以交谈,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4. 挑灯来看菊潭诗:点燃灯光,阅读菊潭的诗作,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文艺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无人共话”与“来看菊潭诗”形成对比,展示了孤独与内心世界的丰富。
  • 意象:钟声、灯光、菊潭等意象,构成了宁静的夜晚和诗意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孤独与对文学的热爱,表达了在寂静的环境中,诗人通过阅读与思考寻求心灵的慰藉,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灯光:象征知识与智慧的追求,代表着诗人在孤独中寻找的光明。
  • 菊潭:象征高洁的情操与自然的美,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文学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客中情况”指的是什么?

    • A. 旅行的情景
    • B. 家乡的情况
    • C. 诗人的心情
  2. “挑灯来看菊潭诗”中,“挑灯”意味着什么?

    • A. 点亮灯火
    • B. 关闭灯光
    • C. 看别人的诗
  3. 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与幸福
    • B. 孤独与思考
    • C. 愤怒与不满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隐居生活的乐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现出对孤独和时间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俞桂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孤独的感触,但俞桂更注重在旅途中对生活的思考,而陶渊明则强调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快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对古代诗歌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