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善余公挽诗二首》
时间: 2025-01-27 04:12: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翊善余公挽诗二首》 ——李弥逊
弱冠声名翰墨场,一官小试活人方。
二王宾客推清介,半刺规横与善良。
可但仁风薰晋鄙,犹怜奇节老阌乡。
康宁寿考犹馀事,兰玉阶亭久更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才俊的形象,他在文坛上声名显赫,刚刚在官场上有所起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曾经的宾客推崇他清白高洁的品格,他的为人处世遵循着正直与善良。尽管如此,他的仁德之风还是能够感动那些偏远地区的人们,也令人惋惜他在故乡的奇特品格。对他来说,长寿安康仍然是值得关注的事情,而在美好的环境中,他的名声和才华依然会继续绽放。
注释:
-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称之为“弱冠”。
- 翰墨场:指文人聚集的地方,或指文学界。
- 二王:指王羲之和王献之,两位著名书法家。
- 清介:指清白高洁的品格。
- 仁风:指仁德与和善的风气。
- 老阌乡:指作者的故乡,可能是地方的名号。
- 康宁寿考:指长寿与安宁的生活。
- 兰玉阶亭:象征着高雅与美好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以清新雅致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人物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弥逊对一位名为余公的朋友的追悼,表达了对朋友生前德行的赞美和对其离世的惋惜,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人品的高洁。
诗歌鉴赏:
《翊善余公挽诗二首》是一首以挽歌形式写成的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余公的怀念,更通过对其生平的回顾,展示了其卓越的才华与高洁的人品。首联“弱冠声名翰墨场”开篇直入主题,勾勒出余公年轻时在文学界的崭露头角,紧接着提到他在官场的小有作为,显示出他不仅优秀于文,也不乏行政能力。接下来的“二王宾客推清介”,则将余公与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相提并论,突显其清白高洁的品格,给人以崇高的敬意。
整首诗语言洗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感情与无限的怀念。同时,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仁风”、“兰玉”等,表现出人性中的美好和追求高尚品德的向往,令读者在悼念之余,获得对人生的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余公年轻时的声名显赫,突出其在文坛的地位。
- 第二句:说明他在官场上的小有成就,展现其能力。
- 第三句:以二王为典范,强调余公的品德受到尊重与推崇。
- 第四句:表现余公的仁德影响了偏远地区的人,体现其德行的广泛影响。
- 第五句:对余公未来的祝愿,表达对其安康长寿的期盼。
- 第六句:最后以美好的环境作结,象征其才华与名声的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余公比作二王,突显其品德。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使用了“兰玉”等意象,象征美好品德与高洁气质。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友人的追忆,表现了对其卓越才能与高尚品德的敬仰,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友情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弱冠:象征着年轻与希望。
- 翰墨场:代表着文学的荣耀与追求。
- 仁风:象征着仁爱的气质与影响力。
- 兰玉:象征着高雅与美好的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弱冠”指的是几岁?
- A. 十八岁
- B. 二十岁
- C. 二十二岁
-
“二王”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 A. 王安石与王羲之
- B. 王羲之与王献之
- C. 王维与王昌龄
-
诗中提到的“兰玉阶亭”象征什么?
- A. 长寿
- B. 高雅与美德
- C. 友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侧重于豪放与畅快,而李弥逊则更注重于对友人的思念与品德的赞美,前者注重个体的豪情,后者则强调温情与德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李弥逊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