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居杂咏十首》
时间: 2025-02-04 15:47: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居杂咏十首
作者: 李弥逊
久怀简书畏,幸解绅笏束。
忘年效儿女,适意挥僮仆。
植杖理新蕉,埋盆养寒菊。
前除驯鹊乌,近槛游麋鹿。
遐观时倚楹,瞑坐或忘烛。
门阑迹如扫,我亦甘幽独。
白话文翻译:
我久已渴望清静的生活,但又怕简朴的书信会让我不安。幸好我已经放下那些繁复的官职,能够像年轻人一样,随心所欲地挥舞着我的仆人。
我种下新的香蕉树,精心照料寒菊花。
门前清理了驯良的乌鸦,附近的栏杆上游走着麋鹿。
偶尔我倚靠在柱子上远眺,静坐时有时忘了点燃蜡烛。
门前的痕迹就像被扫过一样,我也甘愿享受这份孤独的宁静。
注释:
- 久怀简书畏:久远以来渴望简单的生活,却又害怕这种简朴。
- 绅笏:官员的象征,指的是权力和地位。
- 忘年效儿女:忘掉年纪的差距,像儿女一样自由自在。
- 适意挥僮仆:随心所欲地指挥仆人。
- 植杖理新蕉:种植香蕉树,整理它的枝叶。
- 埋盆养寒菊:用盆栽寒菊,精心照料。
- 驯鹊乌:温顺的乌鸦,象征安宁的环境。
- 游麋鹿:麋鹿在附近游走,带来自然的气息。
- 瞑坐忘烛:静坐时忘记点蜡烛,表现出宁静的状态。
- 甘幽独:甘愿享受这种孤独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个人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秋居杂咏十首》写于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与体悟,反映了他在官场与个人理想之间的挣扎,表达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李弥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面。诗歌开头就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渴望,尽管有时会感到不安,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放下权力,追求内心的平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态环境,种植寒菊、香蕉树,驯化乌鸦和麋鹿,显示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关注。
在情感上,这首诗充满了对孤独的接受和享受,诗人以“我亦甘幽独”结束,表达了他甘愿独处、享受闲适生活的心态。这种对孤独的理解与接受,让整首诗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哲思,让人感受到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怀简书畏:诗人长期以来渴望简单的生活,但又害怕这种生活的单调。
- 幸解绅笏束:最终他放下了繁重的官职,得以轻松自在。
- 忘年效儿女:他像年轻人一样无拘无束,乐于随意。
- 适意挥僮仆:随心所欲地安排仆人工作,享受这种自由。
- 植杖理新蕉:种植新的香蕉树,象征着生活的生机。
- 埋盆养寒菊:用心照料寒菊,体现诗人的细腻与耐心。
- 前除驯鹊乌:清理环境,保持安静。
- 近槛游麋鹿: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在这里得以体现。
- 遐观时倚楹:远望自然,心灵放松。
- 瞑坐或忘烛:静坐时忘记点蜡烛,沉浸于内心的宁静。
- 门阑迹如扫:门前的痕迹清晰可见,暗示生活的简单。
- 我亦甘幽独:诗人甘愿享受这种孤独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官职比作束缚,表现对权力的放下。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人的情感,如“驯鹊乌”、“游麋鹿”。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体现了诗人的修辞技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菊:象征坚韧与清高,体现诗人的志向。
- 蕉:象征生机与希望,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 麋鹿:代表自然的和谐美好,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弥逊的《秋居杂咏十首》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C. 对繁华生活的留恋 -
“忘年效儿女”中的“忘年”是什么意思? A. 忘记年龄差距
B. 忘记时间的流逝
C. 忘记亲情 -
诗中提到的“寒菊”象征着什么? A. 冷漠与孤独
B. 坚韧与清高
C. 美丽与娇弱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弥逊的《秋居杂咏十首》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李白追求的是豪放与纵情,而李弥逊则是向往宁静与内心的和谐。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