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吕节夫园亭十一首 其四 朝阳台》

时间: 2025-04-29 15:22:31

残月坏金枢,朝曦吐旸谷。

南台凌日观,杲杲明万木。

白露亦巳晞,桐阴转檐曲。

危坐读黄庭,想像巾一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吕节夫园亭十一首 其四 朝阳台
作者:周紫芝
残月坏金枢,朝曦吐旸谷。
南台凌日观,杲杲明万木。
白露亦巳晞,桐阴转檐曲。
危坐读黄庭,想像巾一幅。

白话文翻译:

残月已经消逝在金色的天枢星旁,朝阳的光辉照耀着旸谷。
南台上高高耸立,阳光明媚,照亮了万物。
白露也已经蒸发,桐树的阴影在屋檐下蜿蜒曲折。
我在高坐的地方阅读《黄庭经》,想象着那幅画卷。

注释:

  • 残月:指的是快要消失的月亮。
  • 坏金枢:金枢是指天枢星,坏有“消逝”的意思。
  • 朝曦:清晨的阳光。
  • 吐旸谷:吐出光辉,照亮谷地。
  • 凌日观:高高耸立的观景台,能够俯瞩日光。
  • 杲杲:形容光明强烈。
  • 白露:清晨的露水。
  • :蒸发、干涸。
  • 桐阴:桐树投下的阴影。
  • 危坐:高坐在椅子上或台子上。
  • 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典。
  • 想像巾一幅:想象着一幅画卷,巾此处指的是画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字梦阮,号白乐,宋代诗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景抒情,擅长描写山水与田园的意境,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周紫芝游览吕节夫的园亭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在园亭中静坐阅读,感受内心宁静的情感。

诗歌鉴赏:

《朝阳台》是一首描写晨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清晨的宁静与美好。首句“残月坏金枢”即刻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静谧的清晨,月亮的消逝预示着新一天的到来。而“朝曦吐旸谷”则描绘了朝阳的光辉洒落在谷地,生动展现了日出的美丽。接着,诗人描写了“南台凌日观”,高高的台子上,阳光普照万物,万木在光照下显得格外明亮。接下来的“白露亦巳晞”,则让人感受到清晨的露水逐渐蒸发,时间的流逝在此显得如此自然。最后两句“危坐读黄庭,想像巾一幅”,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修身养性之志,也让人感受到他在阅读经典时的沉静与心灵的遐想。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残月坏金枢:残月的凋零与天枢星的辉煌形成对比。
  2. 朝曦吐旸谷:清晨的阳光照耀着大地,生机勃勃。
  3. 南台凌日观:描绘了一个高观的地方,象征着对自然的俯瞩与敬仰。
  4. 杲杲明万木:阳光照耀下的树木生机盎然。
  5. 白露亦巳晞:清晨的露水已经蒸发,暗示时间的流逝。
  6. 桐阴转檐曲:桐树的阴影在屋檐下蜿蜒,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
  7. 危坐读黄庭:高坐阅读,体现了诗人追求道理与内心宁静的愿望。
  8. 想像巾一幅:想象一幅画,表现了诗人的艺术感悟与心灵共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残月坏金枢,朝曦吐旸谷”体现出对仗的工整。
  • 意象:月亮、朝阳、露水、桐阴等意象的运用,营造出自然的美感。
  • 比喻:如“想像巾一幅”,通过想象画幅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绪。

主题思想:

整个诗歌围绕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宁静展开,通过清晨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道教哲学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新生的希望。
  • 朝曦:象征新生与希望的开始。
  • 白露:象征清晨的纯净与短暂。
  • 桐阴:象征自然的庇护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残月坏金枢”中的“金枢”指的是: A. 金色的月亮
    B. 天枢星
    C. 金色的阳光

  2. 诗中“白露亦巳晞”表达了什么含义? A. 露水在阳光下蒸发
    B. 露水在地上
    C. 露水变得更加明显

  3. 诗人坐在高处阅读的是哪本经典? A. 大学
    B. 黄庭经
    C. 道德经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周紫芝的《朝阳台》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清晨的景象,但前者更偏向于内心的宁静和道教哲理,后者则展现了旅途的激动与壮丽。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的情感,表现出不同的精神追求与风格特点。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周紫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