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御製读隋书
作者: 夏竦 〔宋代〕
思仁怀远度,大雅擅嘉名。
製礼通时变,求书赞治平。
推心清选举,从俭化黎氓。
终始承恩遇,芳猷冠老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仁德和远大理想的追求,强调大雅之人对美名的追求。礼仪制度随着时代变迁而调整,求书的目的是为了赞美治理的平稳。推心置腹地选举人才,从简朴的生活中改善百姓的状况。最终,从头到尾都怀着感恩之心,所留下的美好声誉在老成者中间更为卓越。
注释:
- 思仁:思念仁德,表示对仁爱思想的追求。
- 怀远度:怀有远大的志向。
- 大雅:指高雅的人,具有品德和名望的人。
- 製礼:制定礼仪,用以规范社会行为。
- 通时变:适应时代的变化。
- 求书:寻找书籍,目的在于获取知识和赞美。
- 赞治平:赞美治理的安定与平和。
- 推心清选举:真诚地进行清明的选拔。
- 从俭化黎氓:通过简朴的方式来改善百姓的生活。
- 终始:从开始到结束。
- 承恩遇:承受恩惠与遇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字景升,号澄江,北宋时期的诗人和政治家,曾任职于朝廷,性情刚直,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治理与民生的关切。他的诗风清新,内容多涉及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阅读《隋书》后所作,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当下治理的思考。隋朝虽短暂,但其治国理念与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夏竦借此表达对理想治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结构,展现了作者对仁德与治国理念的思考。诗中提到“思仁怀远度”,直接表达了对仁爱和远大抱负的向往,这不仅是个人的理想,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期许。接着,诗人强调“大雅擅嘉名”,指出高雅之人对声名的重视,这反映了人们对于品德与名声的追求。
在“製礼通时变”中,诗人意识到礼仪制度的重要性,并指出它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显示出作者对社会发展的敏锐观察。同时,诗中提到“推心清选举”,强调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性,暗示只有真正发掘和扶持有德之士,国家才能走向繁荣与安定。
最后一句“芳猷冠老成”则传达了一种对美好名声与德行的期待,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光辉的印记。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思仁怀远度:表达了作者对仁德的向往和对未来理想的追求。
- 大雅擅嘉名:指出品德高雅的人物在社会中应该受到赞赏和重视。
- 製礼通时变:强调礼仪的制定应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 求书赞治平:寻找书籍以赞美和研究治国的良策。
- 推心清选举:真心实意地进行选拔,保证选出的都是清白之人。
- 从俭化黎氓:通过简朴的生活改善百姓的生活。
- 终始承恩遇: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得到的恩惠和机遇是值得珍惜的。
- 芳猷冠老成:所留下的美好名声在老成者中更为显著,强调德行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尤其在每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仁德与礼仪在诗中象征着治国的根本,表达了理想的治理理念。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仁德、选拔人才与社会治理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治国理想的追求,强调了道德与礼仪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仁德:象征着人心向善,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 礼仪:代表着社会规范与秩序,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 清明:象征着透明和公正,理想的选举应是清明无私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思仁怀远度”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对仁德与理想的向往
C. 对历史的怀念
D. 对个人名声的重视 -
“推心清选举”强调了什么? A. 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性
B. 选民的权益
C. 政治斗争
D. 礼仪的制定 -
诗中提到的“芳猷冠老成”主要指什么? A. 年轻人的无知
B. 老成者的智慧和德行
C. 社会的复杂性
D. 诗人的个人经历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观沧海》 – 王之涣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体现了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 杜甫《春望》:则通过对战乱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民生的关注,与夏竦的诗歌主题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读》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诗经》及其相关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