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御製读五代汉史
作者: 夏竦
求益诚贤牧,廉平致乐康。
欢谣腾近辅,盛典茂徽章。
旧相亲褒记,黎民竞盛伤。
丰碑应不朽,千载咏惟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贤良统治的渴望,认为只有诚实和公正的治理才能带来快乐与安康。人们的欢歌笑语在身边飘扬,盛大的典礼也涌现出辉煌的荣誉。过去的朝代对人民的关爱与褒奖仍被铭记,而如今的百姓却因盛世而感到忧伤。伟大的丰碑应当永存于世,千年之后仍能传颂美好的事迹。
注释:
- 求益:希望得到更好的治理。
- 诚贤牧:真诚而贤明的统治者。
- 廉平:清廉而公正。
- 欢谣:快乐的歌谣。
- 近辅:指身边的辅佐者。
- 盛典:盛大的典礼。
- 茂徽章:丰盛的荣誉和象征。
- 旧相:指过去的统治者。
- 亲褒记:亲近并记住对人民的奖励。
- 黎民:百姓。
- 竞盛伤:在繁荣中感到忧伤。
- 丰碑:伟大的功绩或成就的象征。
- 千载:千年。
- 咏惟良:歌颂美好的事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字少白,号惭愧,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及政治家。他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典雅,作品多涉及历史、政治和社会问题。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五代时期的历史回顾,诗中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五代时期的动荡与不安,使得诗人对贤明治理的渴求更加迫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治国理念的追求。开头两句直接表明了作者对诚实、清廉治理的期望,强调了政治的道德性与人文关怀。接下来的句子则描绘了人们在盛世中的欢愉,展现了繁荣的社会氛围。然而,最后两句却转而引入了对盛世的反思,指出在强盛背后,百姓的忧伤与不安。这样的对比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现出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元。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盛世与民生之间的矛盾。诗中不仅有对过去美好治国理念的追忆,也有对当前社会状况的关切,反映出诗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求益诚贤牧:表达对贤明统治者的渴望,意在追求更好的政治环境。
- 廉平致乐康:清廉与公正的治理带来快乐与安康,强调政治的影响力。
- 欢谣腾近辅:描绘人们在明媚的政治环境中欢歌笑语,表现出社会的繁荣。
- 盛典茂徽章:盛大的典礼象征着国家的荣光与成就。
- 旧相亲褒记:提及历史上统治者对百姓的亲近与褒奖,表现出历史的回顾。
- 黎民竞盛伤:指出在繁荣之下,百姓却感到忧伤,揭示出盛世的另一面。
- 丰碑应不朽:伟大的事迹应当被铭记与传颂。
- 千载咏惟良:千年之后仍能歌颂这些美好的事迹,反映出对历史的敬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盛世与民生的对比,增强情感深度。
- 象征:丰碑象征伟大的功绩。
- 排比:多次使用“求”“廉”“欢”等词,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历史的反思,强调治理的道德性与对百姓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贤牧:象征理想的统治者与治理理念。
- 欢谣:象征着人民的快乐与安宁。
- 丰碑:象征着历史的成就与永恒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廉平”指的是什么?
- A. 清廉与公正
- B. 富贵与繁荣
- C. 忍耐与宽容
-
“丰碑应不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历史的遗忘
- B. 对历史成就的敬仰
- C. 对未来的悲观
-
“黎民竞盛伤”中的“竞”字可以理解为:
- A. 竞争
- B. 争取
- C. 争相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 《登高》(王之涣):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富有哲理。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李白)与《奉和御製读五代汉史》:两首诗均涉及对历史的回忆,但李白更注重个体情感的表达,而夏竦则更关注政治与社会的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选解》
- 《历史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