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危邦有贤哲,力战镇州平。
革弊还疲庶,從宽悦众情。
爱人惟责己,徇节几忘生。
青史惟馨在,千年仰令名。
白话文翻译:
在危机四伏的国家中,有贤德的智者,
他们奋力奋斗,平定了镇州的动乱。
改革旧弊,恢复民众的疲惫,
以宽厚的态度来迎合众人的情感。
爱护百姓,只在自己身上承担责任,
为节义而几乎忘记了生死。
青史之中唯有他名声远扬,
千年之后人们依旧仰慕他的名声。
注释:
- 危邦:指的是动乱不安的国家。
- 贤哲:指有德行和智慧的人。
- 镇州:指一个地方名,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事件中的地名。
- 革弊:改革旧制度,去除弊端。
- 疲庶:疲惫的百姓,形容民众的困苦。
- 徇节:坚持节操。
- 青史:指历史书籍,特别是正史。
- 馨:指美好的名声。
典故解析:
“青史”常用来指代正史,历史上许多贤士的美名都会被载入史册。诗中提到的贤哲,可能指代历史上的某位杰出人物,其事迹流传千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约998年-1034年),字子升,号静斋,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以诗文见长,尤其擅长古体诗和词。他的诗风简洁明快,常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改革的背景下,作者试图通过对贤哲风采的描绘,唤起对政治和民生的关注,表达对贤良政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贤哲在危难时期的果敢与奉献,展现了理想中的治国理政之道。诗的开头两句便强调了在国家危机时,贤哲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他们以智慧和勇气去平息动乱,为百姓带来安宁。接下来的两句则进一步深入,指出贤良之士应当关注民众的疾苦,改革旧有的弊端,恢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最后两句则突出了这位贤哲在历史长河中的光辉形象,表明真正的贤者不仅在生前受人敬仰,更在历史中留下永恒的名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体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危邦有贤哲:在危机的国家中,有德行和智慧的人。
- 力战镇州平:他们勇敢地战斗,平息了动乱。
- 革弊还疲庶:改革旧的弊端,恢复民众的疲惫。
- 從宽悦众情:以宽容的态度迎合民众的情感。
- 爱人惟责己:只在自己身上承担责任,爱护百姓。
- 徇节几忘生:为了节操,几乎忘记了生死。
- 青史惟馨在:在青史中,唯有他美好的名声。
- 千年仰令名:千年之后,人们依旧仰慕他的名声。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如“革弊还疲庶”与“从宽悦众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如“青史惟馨在”把历史比作一个载体,承载着贤者的声名。
-
主题思想:
- 诗歌传达了对贤哲治国理政的赞美,以及对人民安康的期盼,彰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贤哲:象征着智慧与德行,是社会安定的支柱。
- 危邦:代表动乱与不安,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
- 青史:象征历史的长河,贤者的精神与名声的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夏竦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青史惟馨在”中的“青史”指的是?
- A. 青色的书籍
- B. 历史书籍
- C. 未来的历史
- D. 青少年时期的历史
-
诗中提到的“贤哲”是指什么样的人?
- A. 有德行和智慧的人
- B. 有权势的人
- C. 贫穷的人
- D. 只关注自己的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了人间的美好与理想。
- 《登高》(杜甫):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理想的怀念,但侧重个体情感,而夏竦的诗则更集中于政治与社会。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中国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