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外孙文九新春五绝句》

时间: 2024-09-19 20:56:19

瓮中腊脚长忧冻,户外春风那得知。

酒熟定应花未动,举瓢先对柳千丝。

意思解释

同外孙文九新春五绝句

原文展示:

瓮中腊脚长忧冻,户外春风那得知。
酒熟定应花未动,举瓢先对柳千丝。

白话文翻译:

在瓮里腊肉长久地担心会冻坏,户外的春风怎么能知道呢?
酒已经酿好,花儿一定还没开,我先举起瓢盏对着那千丝万缕的柳条。

注释:

  • :陶器的一种,用于贮藏食物。
  • 腊脚:腊肉的一部分,指腌制的肉食。
  • 忧冻:担心冻坏。
  • 春风:春天的暖风。
  • 酒熟:酒已经酿好。
  • 花未动:花还没有开放。
  • 举瓢:提起杯子,表示饮酒。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命的感悟。诗中提到的“腊肉”与“春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循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一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其诗风清新自然,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关怀和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新春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腊肉与春风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生命的思索。开头两句以“瓮中腊脚”引出对冬季的忧虑,表现出对寒冷季节的无奈与担心,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可贵。接着,诗人通过“酒熟定应花未动”的句子,表达了对春天花开的期待,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最后一句“举瓢先对柳千丝”,则是诗人以饮酒来庆祝春天的到来,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中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也蕴含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整个作品既有个人的情感,也具有普遍的生命哲学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瓮中腊脚长忧冻:表达了诗人对冬季腊肉的担忧,象征着对寒冷的恐惧。
    • 户外春风那得知:春风无法感知腊肉的忧虑,暗示自然界的无情与人与自然的隔阂。
    • 酒熟定应花未动:酒已酿成,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但花尚未绽放,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
    • 举瓢先对柳千丝:提到柳条,象征着春意盎然,表现诗人的欢快与对春天的庆祝。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忧冻”“春风”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比喻:将腊肉与春天的对比,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变化。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冬春交替的描写,反映了生命的延续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

意象分析:

  • 腊肉:象征着冬季的寒冷与忧虑。
  • 春风: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 :象征着庆祝与欢快。
  • 柳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腊脚”指的是什么?

    • A. 腊肉的一部分
    • B. 腊羊肉
    • C. 腊鱼
    • D. 腊肠
  2. 诗中“酒熟定应花未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酒的热爱
    • B. 对春天的期待
    • C. 对冬天的怀念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苏辙与王之涣的诗在描写自然景象上有所相似,但苏辙更注重内心感受的表达,而王之涣则更倾向于壮阔的场景描写。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两位诗人的风格差异和对自然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