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敷媚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7:23:26

木兰掀荡波光碎,人似乘潮。

何处吹箫。

轻逐流萤度画桥。

白鸥睡熟金铃悄,好是箫条。

多谢双高。

折简明宵不用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掀荡波光碎,人似乘潮。何处吹箫。轻逐流萤度画桥。白鸥睡熟金铃悄,好是箫条。多谢双高。折简明宵不用招。

白话文翻译:

木兰花在水面上轻轻摇曳,波光闪烁,仿佛人像乘着潮水一样。哪里传来箫声呢?轻轻追逐着流萤,飞过那座画桥。白鸥安静地睡着,金铃声轻轻响起,真是美好,如同箫条一般。多谢这双高的美好时光,折一纸简约的信,不必再去呼唤。

注释:

  • 木兰:木兰花,常用来象征美好。
  • 掀荡:轻轻摇动,泛起波纹。
  • 波光碎:水面上的光线在波动中碎裂。
  • 流萤:指萤火虫,寓意夜晚的灵动。
  • 画桥:美丽的桥,象征优雅的景致。
  • 白鸥:白色的海鸥,象征宁静与安详。
  • 金铃:形容声音轻快的铃响。
  • 双高:可能指高洁的情趣或景致。
  • 折简:写信,表达情意。

典故解析:

  • “木兰”常用以象征女性的美丽和坚韧。在古代文学中,木兰花常常与春天、青春和爱情相关。
  • “箫”是一种古乐器,常与抒情相关,代表着悠扬的音乐和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鼎孳,明代诗人,以才情和辞赋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罗敷媚 其二》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生活经历、情感状态有关,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罗敷媚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生活情趣的热爱。开头的“木兰掀荡波光碎”,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柔美情感。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非常讲究,流萤、白鸥等意象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中通过“何处吹箫”,引入了音乐的元素,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富有灵动性,仿佛在夜空下与自然对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考。

接着“轻逐流萤度画桥”,流萤的轻盈与桥的稳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同时,白鸥的安静与金铃的轻响,更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恰似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最后两句“多谢双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感激之情,深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简单幸福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木兰掀荡波光碎:描绘水面上木兰花随风摇曳,波光闪烁,表现出动静结合的美感。
  2. 人似乘潮:将自己比作潮水中的人,表达一种随意自在的心境。
  3. 何处吹箫:引出对音乐的思考,营造出寻觅美好事物的情感。
  4. 轻逐流萤度画桥:流萤轻盈飞舞,象征着梦幻与美好,桥则是连接现实与理想的象征。
  5. 白鸥睡熟金铃悄:白鸥的安静与金铃的轻响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夜晚。
  6. 好是箫条:将美好与音乐相结合,表达诗人对美的感悟。
  7. 多谢双高:感激美好时光的流逝。
  8. 折简明宵不用招:写信给人,却不需要再去招呼,表现出内心的满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木兰掀荡”与“人似乘潮”,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人比作乘潮,表现了自由的精神。
  • 拟人:将白鸥描绘得像人一样安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通过对音乐与景色的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兰:象征美丽与坚韧。
  • 流萤:象征灵动与梦幻。
  • 白鸥:象征宁静与安详。
  • 金铃:象征轻快与悦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木兰掀荡波光碎”形容的是哪种自然景象? a) 夕阳西下
    b) 水面波光
    c) 花开花落
    d) 白雪皑皑

  2. “何处吹箫”中“何处”指的是什么? a) 远方
    b) 渺小的地方
    c) 不确定的地点
    d) 诗人的心

  3. 诗中提到的“流萤”主要象征什么? a) 繁华
    b) 梦幻与灵动
    c) 宁静
    d) 悲伤

答案:

  1. b) 水面波光
  2. c) 不确定的地点
  3. b) 梦幻与灵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和情感交融,但风格更为豪放,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 《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夜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 龚鼎孳的生平与作品
  • 明代诗歌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分析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