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似芦花面削瓜,躬圭锦袄忽高华。愿还封邑九百户,小筑茆茨三两家。
白话文翻译:
头发像芦花一样飘扬,脸庞如削瓜般清秀,穿着华丽的锦袄,身姿显得高贵而优雅。希望能重新回到那封邑,拥有九百户人家,住在几间茅草屋里。
注释:
- 发似芦花:指头发如同芦苇花一样柔软飘逸。
- 面削瓜:形容脸庞清秀,像削好的瓜果般光滑。
- 躬圭:躬身行礼,表示谦逊有礼。
- 锦袄:华丽的衣服,象征身份和地位。
- 封邑:封地,指封建时期赐予的土地和居民。
- 茆茨:茅草,用来搭建简易的房屋。
典故解析:
“封邑”在古代指的是封建主对臣子的封地,代表着权力与荣耀。诗中通过对比高华的身份与简朴的居住环境,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景山,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刘克庄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而闻名于世,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情壮志,也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封邑》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渴望归隐田园,追求简单朴实的生活,反映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封邑》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封邑的怀念。诗的开头用“发似芦花,面削瓜”描绘了诗人的外貌和气质,既生动又形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自我认知,更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随后,诗人提到“躬圭锦袄忽高华”,在描写华丽外表的同时,也流露出对高贵身份的自省与反思。诗人在这里展现了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渴望高华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对这种生活的表面化感到一丝无奈。
最后两句“愿还封邑九百户,小筑茆茨三两家”,则是诗人理想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希望回到封邑,过上简单而自在的生活,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朴素生活的向往。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人生态度的沉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发似芦花面削瓜:头发轻盈,面容清秀,描绘出诗人形象的柔美和高雅。
- 躬圭锦袄忽高华:以谦逊的态度和华丽的衣服形成对比,表现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 愿还封邑九百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希望回到拥有众多居民的封邑。
- 小筑茆茨三两家:理想中的生活是简单朴素的,反映出诗人对物质的淡泊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发似芦花”,通过比喻增加了形象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与内心的真实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花:象征着柔美与纯洁。
- 瓜:象征清新和自然。
- 锦袄:象征荣华与地位。
- 封邑:象征权力与归属感。
- 茆茨:象征朴素与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克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封邑”主要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封建主的土地
- C) 一种建筑
- D) 一种乐器
-
诗人希望回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 A) 华丽奢侈
- B) 简单朴素
- C) 忙碌繁杂
- D) 充满竞争
答案:
- B) 宋代
- B) 封建主的土地
- B) 简单朴素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更侧重于对故国的深情怀念。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达了人生无常的哲理,体现了另一种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信息。
- 《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