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近事二首》

时间: 2024-09-19 22:09:32

石卫尉家先没入,黔娄生处亦诛求。

客嘲未悟漫天戏,鬼瞰皆知偃月谋。

不许他人分越国,预拚异日去崖州。

傍观莫枉为酸鼻,鹿死无魂岂有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近事二首
作者: 刘克庄

石卫尉家先没入,
黔娄生处亦诛求。
客嘲未悟漫天戏,
鬼瞰皆知偃月谋。
不许他人分越国,
预拚异日去崖州。
傍观莫枉为酸鼻,
鹿死无魂岂有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石卫尉的家族早已没落,黔娄所生之地也遭到了严厉的追究。客人们嘲笑那些还未明白局势的人,就像在漫天的戏剧中一样。鬼神都知道那偃月的阴谋。谁也不许他人分割越国的利益,预先准备好了将来去崖州。旁观者切勿无谓地感到酸楚,鹿死了,失去了灵魂又有什么可愁苦的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石卫尉: 可能指古代名将或家族,象征没落的贵族。
  • 黔娄: 指一个地方或家族,含有“生处”的意思,可能指受害者。
  • 客嘲: 外人嘲笑,暗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
  • 偃月谋: 可能指一种阴险的计划或阴谋。
  • 越国: 指古越地区,象征政治利益。
  • 崖州: 地名,可能象征远离权力中心的地方。
  • 鹿死无魂: 比喻失去生气或价值的事物。

典故解析:

  • 石卫尉黔娄的历史背景,涉及古代士族的兴衰与社会动荡。
  • 偃月可能指的是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阴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仲华,号青山,宋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刘克庄的诗多描绘时事与个人情感,常有政治讽刺和历史反思。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分裂、士族衰败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社会现状的观察,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书近事二首》通过对时事的敏锐捕捉,展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性的复杂。诗中提到的“石卫尉家”和“黔娄生处”象征了曾经的荣华富贵和如今的没落,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世事的变迁。诗人在对这些现象的观察中,既感到无奈,又带有一丝讽刺,体现了对旁观者的反思与批判。

“客嘲未悟漫天戏”的句子,揭示了那些仍旧沉浸在幻梦中的人们,仿佛在观看一场荒唐的戏剧,而他们未能意识到真实的危险与阴谋,正如“鬼瞰皆知偃月谋”所揭示的,真正的险恶早已被洞悉。整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生动的比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激发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最后一句“鹿死无魂岂有愁”更是将诗人的态度表露无遗,面对历史的无常与个人的无力感,诗人似乎在以一种超然的姿态来看待这些悲剧,显示出一种对命运的淡然与不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卫尉家先没入: 说明石家曾经的辉煌已成过去,现在已经衰败。
  2. 黔娄生处亦诛求: 黔娄的家境同样遭到了剥削,暗示社会的普遍困境。
  3. 客嘲未悟漫天戏: 旁观者嘲笑那些不明就里的人的无知,形成一种讽刺的对比。
  4. 鬼瞰皆知偃月谋: 强调阴谋的明显与众人对此的无知,增加了戏剧情感。
  5. 不许他人分越国: 表示对利益的争夺和对他人插手的不满,显示出人际关系的紧张。
  6. 预拚异日去崖州: 预示着未来的变化和可能的逃离,带有无奈的期许。
  7. 傍观莫枉为酸鼻: 指出旁观者的感受是多余的,暗含对无能为力的嘲讽。
  8. 鹿死无魂岂有愁: 以动物的死亡象征人事的无常,表达一种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 “鹿死无魂”比喻失去生气的状态。
  • 对仗: 诗中的上下句搭配平衡,增强了韵律感。
  • 讽刺: 对旁观者的不满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了历史的无情和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对命运的感慨与一种超然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卫尉: 象征曾经的荣耀与失落。
  • 黔娄: 代表遭受苦难的人。
  • : 代表着超自然的力量,象征真相的揭示。
  • 鹿: 象征失去生气的生命,反映出无奈与悲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石卫尉的家族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荣耀的历史
    B. 没落的贵族
    C. 强大的敌人
    D. 未来的希望

  2. “鹿死无魂岂有愁”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生命的意义
    B. 对命运的无奈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死亡的恐惧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与同样描写历史变迁和个人感受的李白、杜甫的诗作进行对比,分析他们对社会现象的不同态度及写作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集》
  • 《古诗文赏析》
  • 刘克庄的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