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其四 李珣 〔唐代〕 乘綵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带香游女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白话文翻译:
乘着彩绘的小船,穿过莲塘,船上的歌声惊醒了沉睡的鸳鸯。带着香气的游女依偎着同伴笑闹,争相展现自己的窈窕,竞相折下圆圆的荷叶遮挡夕阳的余晖。
注释:
- 綵舫:彩绘的小船。
- 莲塘:种植莲花的池塘。
- 棹歌:船上划桨时唱的歌。
- 睡鸳鸯:指在水中休息的鸳鸯。
- 带香游女:指身上带有香气的游玩的女子。
- 偎伴笑:依偎着同伴笑闹。
- 争窈窕:争相展现自己的美丽和窈窕。
- 竞折团荷:竞相折下圆圆的荷叶。
- 遮晚照:遮挡夕阳的余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珣,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江南水乡的风光和人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夏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们的活泼和自然的美丽。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轻快的节奏,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夏日图景。诗中,“乘綵舫,过莲塘”开篇即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彩绘的小船和莲塘的景色相映成趣。“棹歌惊起睡鸳鸯”一句,以动衬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后两句“带香游女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则通过女子的活动,展现了她们的活泼和美丽,同时也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闲适和宁静。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乘綵舫,过莲塘”: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莲塘的情景,彩绘的小船和莲塘的景色相映成趣。
- “棹歌惊起睡鸳鸯”:船上的歌声惊醒了沉睡的鸳鸯,以动衬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 “带香游女偎伴笑”:描绘了游玩的女子们依偎着同伴笑闹的情景,展现了她们的活泼和美丽。
- “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女子们争相展现自己的美丽,竞相折下荷叶遮挡夕阳的余晖,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闲适和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綵舫”比喻彩绘的小船,增添了画面的色彩感。
- 拟人:“棹歌惊起睡鸳鸯”中的“惊起”赋予了鸳鸯以人的情感。
- 对仗:“争窈窕,竞折团荷”中的“争”和“竞”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夏日景象,展现了女子们的活泼和美丽,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闲适和宁静,传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綵舫:彩绘的小船,增添了画面的色彩感。
- 莲塘:种植莲花的池塘,是江南水乡的典型景象。
- 棹歌:船上划桨时唱的歌,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 睡鸳鸯:在水中休息的鸳鸯,以动衬静。
- 带香游女:身上带有香气的游玩的女子,展现了她们的活泼和美丽。
- 团荷:圆圆的荷叶,遮挡夕阳的余晖,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闲适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乘綵舫”的“綵舫”指的是什么? A. 彩绘的小船 B. 普通的船 C. 大船 D. 木船
-
“棹歌惊起睡鸳鸯”中的“棹歌”是什么意思? A. 船上的歌声 B. 船上的划桨声 C. 船上的谈话声 D. 船上的笑声
-
“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中的“晚照”指的是什么? A. 晚上的光线 B. 夕阳的余晖 C. 晚上的月亮 D. 晚上的星星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秋夜景象,与李珣的这首诗有相似的江南水乡风情。
- 白居易《忆江南》:通过回忆江南的美好,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和宁静。
诗词对比:
- 杜牧《秋夕》与李珣《南乡子 其四》:两首诗都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象,但杜牧的诗更多地表现了秋夜的宁静和思乡之情,而李珣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夏日的活泼和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珣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李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珣诗歌的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