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岐山林逢吉明府》

时间: 2025-01-27 03:26:29

岐山高与陇山连,制锦无私服晏眠。

鹦鹉语中分百里,

凤凰声里过三年。

秦无旧俗云烟媚,周有遗风父老贤。

莫役生灵种杨柳,一枝枝折灞桥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岐山林逢吉明府 岐山高与陇山连,制锦无私服晏眠。 鹦鹉语中分百里,凤凰声里过三年。 秦无旧俗云烟媚,周有遗风父老贤。 莫役生灵种杨柳,一枝枝折灞桥边。

白话文翻译:

岐山高耸与陇山相连,制锦无私,官员安眠。 在鹦鹉的鸣叫中,百里之地被划分,在凤凰的鸣声中,三年时光流逝。 秦地已无旧时的风俗,云烟不再迷人,周地仍有遗风,父老乡亲贤良。 不要役使百姓种植杨柳,一枝枝折断在灞桥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岐山:山名,位于今陕西省。
  • 陇山:山名,位于今甘肃省。
  • 制锦:指治理政务。
  • 无私:公正无私。
  • 服晏眠:安然入睡,指官员治理得当,社会安定。
  • 鹦鹉语:比喻官员的命令。
  • 凤凰声:比喻美好的时光。
  • 秦无旧俗:指秦地的旧风俗已不复存在。
  • 云烟媚:形容旧时风俗的迷人之处。
  • 周有遗风:指周地的传统美德仍然保留。
  • 父老贤:指当地的长者和百姓贤良。
  • 莫役生灵:不要役使百姓。
  • 种杨柳:指进行劳役。
  • 折灞桥边:指劳役的辛苦和无奈。

典故解析:

  • 岐山与陇山:岐山和陇山都是古代重要的地理标志,岐山在周朝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陇山则是古代边疆的象征。
  • 制锦无私:比喻官员治理政务公正无私,典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制锦以献,无私焉。”
  • 鹦鹉语中分百里:比喻官员的命令划分地域,典出《后汉书·班彪传》:“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 凤凰声里过三年:比喻美好的时光流逝,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和美好。
  • 折灞桥边:灞桥位于长安(今西安)附近,是古代送别之地,折柳送别是古代习俗,这里比喻劳役的辛苦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用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才华。这首诗是寄给岐山地区的官员林逢吉的,表达了对当地治理和风俗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谭用之在游历或任职期间,对岐山地区的自然景观、社会治理和民俗风情有所感触而作。诗中既表达了对当地官员公正治理的赞赏,也反映了对于传统风俗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百姓劳役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岐山与陇山的描绘,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以“制锦无私”赞扬了官员的公正治理。诗中“鹦鹉语中分百里,凤凰声里过三年”巧妙运用比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地域的划分。后两句则通过对秦地旧俗的消失和周地遗风的保留,反映了社会风俗的变迁,以及对传统美德的怀念。最后,诗人以“莫役生灵种杨柳,一枝枝折灞桥边”表达了对百姓劳役的同情,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岐山高与陇山连:描绘了岐山与陇山的壮丽景象,象征着边疆的辽阔。
  2. 制锦无私服晏眠:赞扬官员治理公正,社会安定,官员得以安眠。
  3. 鹦鹉语中分百里:比喻官员的命令划分地域,形象生动。
  4. 凤凰声里过三年:比喻美好的时光流逝,富有诗意。
  5. 秦无旧俗云烟媚:反映了秦地旧风俗的消失,云烟不再迷人。
  6. 周有遗风父老贤:赞扬周地保留了传统美德,父老乡亲贤良。
  7. 莫役生灵种杨柳:表达了对百姓劳役的同情,反对过度劳役。
  8. 一枝枝折灞桥边:比喻劳役的辛苦和无奈,富有象征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鹦鹉语中分百里”和“凤凰声里过三年”,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时间和地域的变迁。
  • 拟人:如“制锦无私服晏眠”,将官员的治理比作制锦,赋予其人格化的特征。
  • 对仗:如“秦无旧俗云烟媚,周有遗风父老贤”,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岐山地区的自然景观、社会治理和民俗风情的描绘,表达了对官员公正治理的赞赏,对传统风俗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百姓劳役的同情。诗中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文关怀的体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岐山与陇山:象征边疆的辽阔和壮丽。
  • 制锦无私:象征官员的公正治理。
  • 鹦鹉语:象征官员的命令。
  • 凤凰声:象征美好的时光。
  • 云烟媚:象征旧时风俗的迷人之处。
  • 父老贤:象征传统美德的保留。
  • 种杨柳:象征劳役。
  • 折灞桥边:象征劳役的辛苦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制锦无私服晏眠”中的“制锦”指的是什么? A. 制作锦缎 B. 治理政务 C. 制作文书 D. 制作地图

  2. 诗中“鹦鹉语中分百里”中的“鹦鹉语”比喻什么? A. 官员的命令 B. 鸟类的鸣叫 C. 自然的语言 D. 神秘的预言

  3. 诗中“凤凰声里过三年”中的“凤凰声”象征什么? A. 战争的号角 B. 美好的时光 C. 灾难的预兆 D. 自然的和谐

  4. 诗中“莫役生灵种杨柳”中的“生灵”指的是什么? A. 动物 B. 植物 C. 百姓 D. 神灵

答案:

  1. B
  2. A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 王维的《送别》: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谭用之的《寄岐山林逢吉明府》: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而谭用之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官员治理和百姓劳役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所有诗人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唐代诗歌的特色和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