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崇德》
时间: 2025-01-27 03:56: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倦身只合卧家林,
客里消磨感慨心。
水国逢春梅未见,
山城到午雾犹深。
地名不记维舟问,
酒味曾谙入巷寻。
泛宅浮家何日了,
庄头栽竹已成阴。
白话文翻译:
我疲惫的身躯只适合在家中闲卧,
在客居他乡的日子里,感慨的心情无处消磨。
在水乡的春天里,却见不到梅花的身影,
在山城的正午时分,雾气依然浓重。
对这个地方的名字已记不清楚,只能问船夫,
曾经熟悉的酒香,还是要到巷子里去寻找。
我的家园何时才能安定下来,
庄头的竹子早已长成了阴影。
注释:
- 倦身:疲倦的身体。
- 卧家林:在家中安静地躺着,享受宁静。
- 水国:指水乡,江南地区。
- 梅未见:春天来临,却未见梅花盛开,暗示春意未到。
- 山城:指高山环绕的城市。
- 维舟:指在水上行驶的船只。
- 酒味曾谙:曾经熟悉的酒的味道。
- 泛宅:漂泊的家。
- 庄头栽竹:村庄的头部种植了竹子。
典故解析: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出现在春天,代表着希望与新生。
- 竹子: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谦虚和坚韧,常与高洁的品格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绍翁(约1120年-约1180年),字子美,号东山,南宋诗人,生于浙江绍兴,擅长诗词。叶绍翁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绘山水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舟次崇德》创作于叶绍翁旅途之中,诗人于客居他乡时产生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描绘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反映了当时南宋社会的动荡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考。首句“倦身只合卧家林”即明确了诗人的疲惫与向往,表达了他对安静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他在水乡和山城的所见所感,尤其是“水国逢春梅未见”,不仅反映了自然景色的缺失,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全诗中,诗人不仅描写了身处他乡的孤独,也通过对酒的怀念,展现了对旧时光的追忆。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生活的疑问与期待,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不确定未来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倦身只合卧家林:表达诗人的疲惫和对安静生活的渴望。
- 客里消磨感慨心:在他乡消磨时光,感慨万千,内心充满孤独。
- 水国逢春梅未见:春天来到水乡,却没有梅花,象征春意未到。
- 山城到午雾犹深:描述山城正午时分的浓雾,反映出环境的阴沉。
- 地名不记维舟问:对地名的模糊记忆,展现了诗人的迷茫。
- 酒味曾谙入巷寻:对熟悉酒香的怀念,暗示对故乡的渴望。
- 泛宅浮家何日了:对漂泊生活的忧虑,期待归属感。
- 庄头栽竹已成阴:庄头的竹子已成阴影,暗示时光流逝和生活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漂泊比作“泛宅”,形象生动。
- 对仗:如“水国逢春”和“山城到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梅花、雾、竹等意象,形成丰富的自然画面,表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生活安定的渴望,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春天、希望与坚韧未见。
- 雾:象征迷茫、生活的混沌与不确定性。
- 酒:象征记忆与怀念,连接过去与现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国”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北方
- B. 江南
- C. 西部
- D. 东北
-
诗人对酒的记忆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的?
- A. 直接描写
- B. 拟人化
- C. 暗示与隐喻
- D. 对比
答案:
- B. 江南
- C. 暗示与隐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叶绍翁《舟次崇德》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但叶绍翁更突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而王维则更强调宁静的山水之美与内心的安宁。
参考资料:
- 《唐宋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