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寺井》

时间: 2025-01-10 19:28:12

沈沈百尺馀,功就岂斯须。

汲早僧出定,凿新虫自无。

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

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沈沈百尺馀,功就岂斯须。
汲早僧出定,凿新虫自无。
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
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

白话文翻译:

这井深沉,超过百尺,辛苦的劳动岂在于这一刻呢?
清晨汲水时,僧人刚从禅定中走出,挖井的虫子自然没有了。
水源藏在重重山峦底下,澄清的潭水在大空的角落里。
这个地方仿佛经历了劫难,凉潭也会逐渐干枯。

注释:

字词注释

  • 沈沈:形容深沉、幽暗。
  • 功:这里指辛苦的劳动或努力。
  • 汲:取水。
  • 定:指禅定,修行的一种状态。
  • 凿:挖掘、开凿。
  • 藏源:水源藏于深处。
  • 嶂:山峰、山峦。
  • 澄翳:清澈的水和阴影。
  • 经劫:经历劫难、灾难。
  • 凉潭:凉爽的潭水。

典故解析

  • 诗中“如经劫”可理解为经历了自然的洗礼和时间的变迁,象征着人事的无常与自然的恒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简练的风格和深邃的意境著称。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43年,贾岛的作品多以山水、僧侣及自然景观为题材,反映出他对佛教哲学的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题山寺井》创作于贾岛在寺庙修行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深邃的感悟,以及在清幽环境中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中描绘的井水、山峦,既是自然的描写,也是内心世界的反映。

诗歌鉴赏:

《题山寺井》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内心哲思的诗作。诗的开头“沈沈百尺馀”直接将读者带入深邃的井水之中,给人一种幽深而静谧的感觉。接着“功就岂斯须”则引发人们对努力与回报的思考,似乎在质疑这种辛苦的意义。

诗中“汲早僧出定”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宁静景象,僧人从禅定中走出,体现了宗教修行的宁静与专注。而“凿新虫自无”则暗示了自然规律,虫子因其环境的变化而消失,隐喻着无常与变化。

后两句“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则描绘了一个隐秘而清澈的水源,象征着内心的深沉与纯净,而最后一句“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沉痛感悟,强调了生命与自然的脆弱和无常。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沈沈百尺馀:描绘井水的深沉,暗示着一种神秘和未知。
  • 功就岂斯须:反问之中蕴含着对努力成果的思考。
  • 汲早僧出定:清晨的僧人,象征着修行与内心的宁静。
  • 凿新虫自无:自然变化的无常,虫子的消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 藏源重嶂底:深藏的水源,象征着内心深处的清澈。
  • 澄翳大空隅:清晰与阴影的对比,表现出光明与黑暗的交织。
  • 此地如经劫:经历过的苦难,反映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
  • 凉潭会共枯:潭水的干枯象征着一切事物终将消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井水的深度比作生命的深邃。
  • 拟人:虫子被描绘成因环境变化而消失的生灵,赋予自然以生命的感觉。
  • 对仗:形式上工整,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思考,反映了佛教哲学中对生命真谛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深邃、内心的探寻。
  • :代表修行与内心的宁静。
  • :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潭水:清澈与生命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沈沈百尺余”意在描绘什么?
    A. 井水的深度
    B. 山的高大
    C. 生命的广阔
    D. 僧人的修行

  2. 诗中提到的“虫”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自然的变化
    C. 人类的努力
    D. 时间的流逝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凉潭会共枯”,这意味着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生命的脆弱
    C. 人的孤独
    D. 僧人的平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贾岛的《题山寺井》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山水之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两者都强调了宁静与孤独,但贾岛更倾向于探讨生命的无常,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美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入门》
  • 《贾岛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