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胡遇
贾岛 〔唐代〕
夭寿知齐理,何曾免叹嗟。
祭回收朔雪,吊后折寒花。
野水秋吟断,空山暮影斜。
弟兄相识遍,犹得到君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胡遇的哀悼,诗人感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心中不禁叹息。祭奠的雪花如同新年的寒冷,吊念的寒花则是对故人的追思。野外的流水在秋天吟唱却已断绝,空山的夕阳影子也渐渐斜去。虽然与弟兄们关系密切,但回首往事,仍旧只能来到你的家中追念。
注释:
- 夭寿:生命短暂,夭折和寿命。
- 齐理:指人生的道理,常用来表示对生死的感叹。
- 祭回:祭奠时所用的祭品,回指回归。
- 朔雪:指新年时节的雪。
- 寒花:秋冬时节的花,象征着凋零和悲伤。
- 野水秋吟:指秋天的水流发出吟唱,但此时已断绝。
- 空山:指没有人烟的山,象征孤独与寂寞。
- 弟兄相识遍:与兄弟们的关系广泛而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贾岛,字阮籍,号孤云,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孤傲的个性和独特的诗风著称。其诗作多关注自然和人生哲理,常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贾岛与胡遇的交往之后,胡遇生前与贾岛关系密切,胡遇的去世使得贾岛感到深深的悲痛,诗中流露出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哭胡遇》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悼亡诗,贾岛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表达了对好友胡遇的怀念与悲伤。全诗以“夭寿知齐理”开篇,直接点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人似乎在反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后面的祭奠与吊念则营造了一种庄重而悲伤的氛围,雪与花的意象相互交织,既有生命的结束,又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中提到“野水秋吟断,空山暮影斜”,此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孤独和失落的情感。流水的吟唱如同朋友间的欢声笑语,而如今却已断绝,空山的影子也在渐渐消逝,仿佛在诉说着失去的痛苦。
最后一句“弟兄相识遍,犹得到君家”则表明尽管和众多兄弟有着深厚的联系,最终还是只能来到胡遇的家中怀念他,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的无奈。这首诗不仅是对胡遇的追思,更是对生死哲学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夭寿知齐理:感慨生命的短暂与道理的深刻。
- 何曾免叹嗟:对生命无常的叹息无可避免。
- 祭回收朔雪:用祭品和新年初雪象征追思。
- 吊后折寒花:寒花象征对逝者的吊念。
- 野水秋吟断:自然的声音也因失去而断绝。
- 空山暮影斜:孤独的山影暗示时间的流逝。
- 弟兄相识遍:与兄弟的情谊遍及。
- 犹得到君家:最终只能回到胡遇的家中追思。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祭回”和“吊后”,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雪、花、水、山等意象共同构筑悲伤的情境。
- 拟人:流水吟唱的描绘,使自然与人情相交融。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主题是对朋友的怀念与生死的感叹,表现了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夭寿: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朔雪:代表寒冷与新年的开始,象征失去的希望。
- 寒花:象征着凋谢的生命与追忆的情感。
- 野水:象征自然的声音与生命的流逝。
- 空山:象征孤独与寂寞,反映内心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夭寿”指的是什么? A. 长寿
B. 短命
C. 健康
D. 富贵 -
诗中提到的“寒花”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逝去的美好
C. 春天的来临
D. 夏日的繁荣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友人的怀念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人生哲学的探讨
D. 对爱情的追忆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斗西》:李白的诗,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 《长恨歌》:白居易的叙事诗,探讨爱情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 贾岛 vs. 白居易:两位诗人在对友情与生命的思考上有相似之处,但贾岛的诗更为沉郁,而白居易则更具叙事性和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贾岛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