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知新往襄阳
贾岛 〔唐代〕
此别诚堪恨,荆襄是旧游。
眼光悬欲落,心绪乱难收。
花木三层寺,烟波五相楼。
因君两地去,长使梦悠悠。
白话文翻译:
这次分别实在令人痛恨,荆襄是我曾经游玩的地方。
眼光悬在空中,正要落下,心情乱得难以收拾。
花木环绕的三层寺庙,烟波浩渺的五相楼。
因为你的离去,让我两地分隔,长使我梦中悠悠。
注释:
- 此别: 此次的别离。
- 诚堪恨: 真的令人痛恨。
- 荆襄: 古地名,指荆州和襄阳,是诗人曾经游历的地方。
- 眼光悬欲落: 眼神悬而未决,快要落下。
- 心绪乱难收: 心情纷乱,难以平静。
- 花木三层寺: 形容寺庙的美丽环境。
- 烟波五相楼: 描述五相楼的烟雾与波光,意境悠远。
- 因君两地去: 因为你离开我,我们相隔两地。
- 长使梦悠悠: 使我在梦中感到悠长无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年-843年),字阮籍,号惭愧,唐代诗人,晚唐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著称。贾岛在诗歌创作上追求平仄和音韵的完美,常用意象丰富的手法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送刘知新往襄阳》创作于诗人贾岛的中晚年,正值唐代社会动荡不安之时。刘知新是贾岛的好友,此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贾岛的《送刘知新往襄阳》是一首充满感情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江南荆襄旧游的回忆,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切不舍。开篇“此别诚堪恨”即点明了主题,言辞中充满了强烈的感情,显示出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接着用“眼光悬欲落,心绪乱难收”描述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花木三层寺,烟波五相楼”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记忆的留恋,象征着他们曾经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这些意象加深了诗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难以割舍的情谊。
最后两句“因君两地去,长使梦悠悠”则是对友人离去后的思念之情的升华,诗人以梦寄情,表达了无限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使整首诗在情感上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别诚堪恨:这次分别实在令人痛恨,表达了不舍的情感。
- 荆襄是旧游:提到荆襄,唤起对往日游玩的回忆。
- 眼光悬欲落:眼神游离,心情不定。
- 心绪乱难收:内心情绪复杂难以平静。
- 花木三层寺:描绘寺庙的环境,象征美好回忆。
- 烟波五相楼:形象地描写五相楼的景色,增添诗意。
- 因君两地去:因友人离去而相隔两地,感到孤独。
- 长使梦悠悠:思念之情在梦中延续,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烟波五相楼”中用“烟波”比喻自然的美。
- 对仗: “花木三层寺,烟波五相楼”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 “长使梦悠悠”中的“梦”字反复出现,加深了思念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离别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往日美好时光的留恋。通过形象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展现了人际情感的脆弱和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荆襄: 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回忆。
- 花木: 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烟波: 表现出一种朦胧而悠远的意境,象征思念。
- 三层寺、五相楼: 具体的地名和建筑,承载着友人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此别诚堪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痛恨
C. 无所谓
D. 疲惫 -
“花木三层寺”中“花木”主要描绘的是? A. 人
B. 动物
C. 自然环境
D. 建筑 -
诗中提到的“荆襄”指的是? A. 一个朋友
B. 古地名
C. 一种花
D. 一座山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by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y 王勃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送刘知新往襄阳》均表达了离别时的感伤,但李白的作品更加豪放,强调友谊的珍贵,而贾岛的作品则更显细腻、含蓄,情感上更为内敛。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汉乐府》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