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春景)》

时间: 2025-01-10 22:54:43

春水满江南,三月多芳草。

幽鸟衔将远恨来,一一都啼了。

不学鸳鸯老。

回首临平道。

人道长眉似远山,山不似长眉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春景)
春水满江南,三月多芳草。
幽鸟衔将远恨来,一一都啼了。
不学鸳鸯老。回首临平道。
人道长眉似远山,山不似长眉好。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江南,水已经涨满,三月的时候草木繁盛。幽静的鸟儿带着远方的思念飞来,一声声都在鸣叫。不学鸳鸯那样老去,回头看临平的道路。人们说我的眉毛像远山,但那山的样子可比我的眉毛更好看。

注释:

  • 春水满江南:春天的江南水位上涨,景色秀丽。
  • 三月多芳草:三月时节,草木繁茂,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 幽鸟:指安静的鸟儿,寓意思念。
  • 远恨:远方的思念或忧愁。
  • 鸳鸯:常用来比喻爱情,诗中提到不学鸳鸯老去,表达对年轻时光的珍惜。
  • 临平道:指临平山的道路,回首往昔的思考。
  • 长眉似远山:形容人的眉毛长得像远处的山,反映了人的外貌特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长卿,宋代诗人,字子华,号青溪,擅长词和诗,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情,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景,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宋代人文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春景)》以春天的江南为背景,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水、芳草、幽鸟等自然景象,生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好。首句“春水满江南”便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水的满溢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三月多芳草”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季的花草繁茂,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接下来的“幽鸟衔将远恨来”,通过鸟儿的鸣叫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与忧愁,鸟儿的幽静与远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不学鸳鸯老”一句,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青春的珍惜,鸳鸯作为爱情的象征,诗人却不愿意模仿其老去,反映出一种对生命和爱情的积极态度。“回首临平道”则带出了一种回首往事的感慨,临平的道路仿佛是对过往时间的追忆。最后一句“人道长眉似远山,山不似长眉好”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山的美丽在于其自然的形态,而人的眉毛虽有相似之处,却无法与自然相比,反映出一种对自然景物的崇敬与向往。

整首词情景交融,既有对春天自然美的赞美,也寄托了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水满江南:描绘春天江南水涨的情景,充满生机。
  2. 三月多芳草:三月时节,草木繁茂,体现春天的生机。
  3. 幽鸟衔将远恨来:鸟儿带着远方的思念飞来,寓意思念的情感。
  4. 一一都啼了:鸟儿一声声鸣叫,增添了诗的动感。
  5. 不学鸳鸯老: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对青春的珍惜。
  6. 回首临平道:反映了对过去的回忆与思考。
  7. 人道长眉似远山:形容人的眉毛特征,表达对美的看法。
  8. 山不似长眉好:强调自然之美超过人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的眉毛比作山,增强形象感。
  • 拟人:鸟儿的鸣叫仿佛在传递情感,使自然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景,通过自然描写传达了对生命、爱情和青春的思考,表达了对人和自然的感慨与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春水: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2. 芳草:代表春天的繁荣与美好。
  3. 幽鸟:传递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4. 鸳鸯:象征爱情与忠贞。
  5. 长眉:反映人的外貌特征,与自然美进行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赵长卿
    C. 杜甫
    D. 白居易

  2. “不学鸳鸯老”中的“鸳鸯”主要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亲情
    D. 乡情

  3. 诗中提到“春水满江南”,这句的意图是什么?
    A. 描述江南的夏天
    B. 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C. 反映人们的忧伤
    D. 讲述历史故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风格豪放。
  • 杜甫《春望》:通过春天的美景,反映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