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

时间: 2025-01-23 22:32:01

繁阴扫无迹,庭雪尚余光。

屋背生寒月,林梢绡暗霜。

昏瞳频废卷,悲睛易沾裳。

却想故园夜,张灯宿草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繁阴扫无迹,庭雪尚余光。
屋背生寒月,林梢绡暗霜。
昏瞳频废卷,悲睛易沾裳。
却想故园夜,张灯宿草堂。

白话文翻译:

阴云密布,阳光无法照射,庭院里的雪光仍然闪烁。
屋后升起寒冷的月光,树林的梢尖上覆盖着暗淡的霜。
昏暗的眼睛频繁地合上书卷,悲伤的眼泪容易沾湿衣裳。
不禁想起故乡的夜晚,点亮灯笼在草堂中宿住。

注释:

字词注释:

  • 繁阴:繁密的阴影,指阴云或树荫。
  • 无迹:没有迹象,形容阴影笼罩而无光亮。
  • 庭雪:指院子里的雪。
  • 寒月:寒冷的月光。
  • 绡暗霜:指树梢上覆盖的暗淡霜霜。
  • 昏瞳:指眼睛昏花。
  • 频废卷:形容频繁地放下书卷。
  • 悲睛:悲伤的眼睛。
  • 故园夜:指故乡的夜晚。
  • 张灯宿草堂:点亮灯笼在草堂中住宿。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故园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常见于古诗词中反映游子思乡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冬夜,诗人身处异乡,借冬夜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寂静的夜晚带来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冬夜》通过描绘寂静的冬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沉思念。诗的开头“繁阴扫无迹,庭雪尚余光”以阴云和雪光的对比,展现出冬夜的寒冷和无情。接着,寒冷的月光映照在屋后,树林的霜光更显得凄凉,营造出一种冷寂的氛围。诗人通过“昏瞳频废卷,悲睛易沾裳”,描绘了因思乡而感到的疲惫和悲伤,表现出游子在异乡的无奈与凄楚。

最后一句“却想故园夜,张灯宿草堂”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故乡的夜晚,灯光映照下的草堂,显得温暖而亲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仅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家园温暖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意象,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令读者在寒冷的冬夜中感受到一丝温暖和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繁阴扫无迹:描绘了阴云密布的情景,暗示了阴郁的氛围。
  2. 庭雪尚余光:雪在月光下反射出微弱的光,表现出一种冷清的美感。
  3. 屋背生寒月:寒冷的月光洒落在屋后,带来一丝凉意。
  4. 林梢绡暗霜:树梢上覆盖着暗淡的霜,增添了冬夜的寂寥。
  5. 昏瞳频废卷:形容因思乡而频繁放下书卷,表现出内心的烦恼。
  6. 悲睛易沾裳:眼泪容易沾湿衣裳,表现出游子的伤感。
  7. 却想故园夜:不禁回忆起故乡的夜晚,表达了深深的思念。
  8. 张灯宿草堂:想象着在草堂中点亮灯光,感受到家的温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屋背生寒月,林梢绡暗霜”,形成对称的结构。
  • 比喻:将眼睛比作“昏瞳”,形象生动。
  • 反衬:通过寒冷的景象衬托温暖的故乡,增强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乡主题展开,表现了游子在严寒冬夜中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传达出对温暖家园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云:象征着忧郁与孤独,反映诗人内心的沉重。
  • 雪光:代表纯洁与冷清,增添了冬夜的寒意。
  • 寒月:象征冷漠的外部环境,映射诗人的孤独感。
  • 暗霜:暗示着无情与凄凉,表现冬夜的静谧。
  • 故园:象征着温暖的家,代表着归属感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月”指的是: A. 温暖的阳光
    B. 冷冷的月光
    C. 明亮的星空
    D. 刺眼的白光

  2. “张灯宿草堂”中的“草堂”指的是: A. 一座高楼
    B. 一间简陋的房子
    C. 一片草地
    D. 一座庙宇

  3. 诗人最想念的是什么? A. 山川河流
    B. 故乡的夜晚
    C. 朋友的欢笑
    D. 诗书的安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情感,但通过月光的描写,展现出更为直接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更侧重于兄弟情义的思念,而韩维则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韩维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