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夜弹筝》

时间: 2025-01-25 23:36:17

高楼百余尺,直上江水平。

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

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楼百余尺,直上江水平。
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
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楼的夜晚,诗人站在高楼上,俯视江水,月光照耀着他,令人感到苦涩。打开窗帘,弹奏着玉制的筝。远处山高猿猴在急促叫喊,天空宁静,只有鸿雁在鸣叫。乐曲尚未结束,东边的山峰被晨霞笼罩,显得恍如半生的美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楼:高耸的建筑,突出高度。
  • 江水平:江水的水平面,指江水的平静。
  • 明月照人苦:明亮的月光照在身上,带来思念或孤独的苦楚。
  • 开帘:打开窗帘,象征着与外界的交流。
  • 玉筝:用玉制成的古代乐器,这里象征高雅的音乐。
  • 猿狖:猴子的一种,常常在高山中出现,叫声急促。
  • 鸿雁:指大雁,象征远行和思乡。
  • 曲度犹未终:乐曲尚未结束,表达不舍。
  • 东峰霞半生:东边的山峰被晨霞映照,形容美丽的景象。

典故解析:

  • “高楼”在古诗中常常用来描绘一种高远的视野和情感,反映诗人对自然的感叹与孤独的思考。
  • “玉筝”是古代文人雅士常用的乐器,象征着高雅和文人气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常建(约701年-约765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婉丽的诗风著称。常建早年曾任官职,后隐居于山林,诗作多反映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常建隐居期间,表现他在夜晚高楼上弹筝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高楼夜弹筝》通过高楼、明月、乐曲等意象,描绘了一个寂静而美丽的夜晚。开篇以“高楼百余尺”引入,显示出诗人所处环境的高远,接着“明月照人苦”则展现了诗人在月光下的孤独与思索。接下来的“开帘弹玉筝”描绘了诗人抚琴的高雅姿态,同时也将内心的情感通过音乐表达出来。

诗中的“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对比了山中猿猴的急促与天际鸿雁的宁静,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一句“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不仅表达了乐曲的未尽之意,也隐喻着生命的流逝与美好瞬间的珍惜。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孤独转向对自然的感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楼百余尺”:描述诗人所处的高楼,强调高度与视野。
  2. “直上江水平”:通过高楼俯视江水的平静,展现自然的壮丽。
  3. “明月照人苦”:月光的照射带来孤独的情感,诗人感受到内心的苦楚。
  4. “开帘弹玉筝”:打开窗帘,开始弹奏美妙的音乐,象征与外界的连接。
  5. “山高猿狖急”:远处山中猿猴叫声急促,反映出自然界的生动。
  6. “天静鸿雁鸣”:天上宁静,只有鸿雁在鸣叫,形成宁静与动感的对比。
  7. “曲度犹未终”:乐曲尚未结束,表达对音乐的依恋与不舍。
  8. “东峰霞半生”:描绘晨霞映照东峰的美丽,生动展现自然景色。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对比鲜明,增添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明月”、“玉筝”等,营造出诗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高楼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的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的音乐意象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和谐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明月:代表孤独、思念与自然的美。
  • 玉筝:象征高雅的艺术情趣。
  • 猿狖: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鸿雁:象征远行与思乡之情。
  • :象征美丽、短暂的瞬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开帘弹玉筝”中的“玉筝”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水果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自然与孤独的感悟
    C. 对友谊的珍惜

  3. 诗中提到的“山高猿狖急”反映了什么? A. 急促的生活节奏
    B. 诗人内心的焦虑
    C. 自然界的生动景象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常建的《高楼夜弹筝》更突出音乐与孤独的结合,而王维则着重于自然的宁静和内心的和谐。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常建生平与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