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叔内翰见访》

时间: 2025-01-10 22:59:32

内相能来顾,为郎乐有余。

儿童争拂榻,门巷劣容车。

掩扇知秋意,窥墙省旧书。

经年三枉驾,未与故人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内相能来顾,为郎乐有余。
儿童争拂榻,门巷劣容车。
掩扇知秋意,窥墙省旧书。
经年三枉驾,未与故人疏。

白话文翻译:

内相(宰相)能来探望我,作为朋友我感到非常开心。
孩子们争着来拂去我的坐榻,门口小巷的车马都显得微不足道。
合上扇子感知到秋天的气息,透过墙壁去看看旧日的书籍。
这些年我三次无意中来访,却与老朋友渐渐疏远了。

注释:

  • 内相:指宰相,此处指梅尧臣的朋友。
  • 乐有余:指十分高兴,乐在其中。
  • 拂榻:指孩子们争着为我拂去坐榻上的尘土。
  • 劣容车:指门前的小巷里车马的寒酸。
  • 掩扇:合上扇子,暗示气候变化。
  • 省旧书:回忆过去的书籍,省略了“看”的意思。
  • 三枉驾:三次无意中来访。
  • 故人疏:与老朋友的关系渐渐疏远。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交情和对友谊的珍视。在宋代,文人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彼此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永叔,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尤其以五言诗为主。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与友人相聚的时光,反映了他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一个秋天的午后,梅尧臣迎来了宰相的来访,内心充满了欢喜,但同时也感受到与老朋友关系的渐行渐远。

诗歌鉴赏:

《永叔内翰见访》是一首充满温情与感慨的诗。诗的开头直接表明了内相的到访对于作者的喜悦,这种直接的表达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友情。接着,诗人描绘了儿童们争相为他拂去坐榻上的尘埃,表现出一种轻松的氛围,仿佛在展现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周遭环境的自嘲,门前小巷的车马显得寒酸,暗含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中间两句通过“掩扇”和“窥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昔的怀念。秋天的气息通过合扇一事传达,象征着人生的变化与无常,而“省旧书”则是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人的思念。最后一句“未与故人疏”则是对友谊的感叹,虽然彼此曾经亲密,现在却因时光的推移而逐渐疏远,令人感到惋惜与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流逝时光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内相能来顾:宰相能够来拜访我,表现了对朋友来访的珍视。
  2. 为郎乐有余:作为朋友的我感到无比开心,强调了友情的美好。
  3. 儿童争拂榻:孩子们争着为我拂去坐榻上的尘土,描绘出温馨的场景。
  4. 门巷劣容车:小巷中车马的寒酸,反映出生活的平凡和无奈。
  5. 掩扇知秋意:合上扇子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暗示着季节的变迁。
  6. 窥墙省旧书:透过墙壁去看旧书,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7. 经年三枉驾:这些年我三次无意中来访,反映出友情的疏远。
  8. 未与故人疏:与老朋友逐渐疏远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儿童争拂榻,门巷劣容车”,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掩扇知秋意”,赋予无生命的扇子以感知能力,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作者对昔日友情的怀念以及对生活变化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内相:象征着友情与尊重。
  • 儿童:象征纯真与欢乐。
  • 扇子:象征季节的变化与人心的感受。
  • 旧书:象征回忆与过去的珍贵时光。
  • 故人:象征亲密的友谊与人际关系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内相”是指什么?

    • A. 古代的皇帝
    • B. 宰相
    • C. 诗人
    • D. 儿童
  2. “儿童争拂榻”的意思是?

    • A. 孩子们在打架
    • B. 孩子们争着为诗人拂去尘土
    • C. 孩子们在嬉戏
    • D. 孩子们在读书
  3. 诗中“未与故人疏”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与朋友关系亲密
    • B. 对朋友的怀念与疏远
    • C. 对生活的满意
    • D. 对时光的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永叔内翰见访》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但苏轼的诗更为豪放,强调了人生的畅快与豪情,而梅尧臣则更为细腻,注重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