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答惠勤上人》

时间: 2025-01-10 22:37:46

释子本乐静,宜不事物牵。

我惭姑苏守,复赏杼山然。

三岁与之别,其学已增前。

忽此有来赠,老拙谬耽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韵答惠勤上人
作者:梅尧臣

释子本乐静,宜不事物牵。
我惭姑苏守,复赏杼山然。
三岁与之别,其学已增前。
忽此有来赠,老拙谬耽研。

白话文翻译

释迦牟尼本来乐于安静,应该不被世俗事务所牵绊。
我惭愧于姑苏的守望,重新欣赏杼山的风光。
三年前与您分别,您的学识已比以前更加丰厚。
忽然收到您的赠诗,感到自己老朽笨拙,深感惭愧。

注释

  • 释子:指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代表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应当,应该。
  • 物牵:被世俗事务牵扯。
  • 姑苏:今苏州,梅尧臣的故乡。
  • 杼山:指杼山,可能指的是风景名胜地,象征自然的美好。
  • 老拙:形容自己年老而笨拙,指对自己才华的自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松溪,宋代诗人,善于五言诗,尤其以其清新自然、意蕴深远而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自然与人文,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与惠勤上人相别三年后,惠勤上人赠诗给梅尧臣,表达了梅尧臣对友人的思念及自我反省,体现了他对学问的追求与对自身不足的谦逊。

诗歌鉴赏

《依韵答惠勤上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开篇以释迦牟尼为例,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反思。这一哲学思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接着,诗人以自谦的语气谈到自己的不足,表达了对友人学识增长的赞叹和自我怀疑。通过“我惭姑苏守,复赏杼山然”,诗人把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学业的钦佩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清新的气息。最后一句以“老拙”自谦,表现出诗人对自身局限的深刻认识,充满了谦卑与对友人的敬意。整首诗在平淡中流露出深邃的哲思,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释子本乐静:释迦牟尼本性喜好宁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智慧与安宁。
  • 宜不事物牵:应当不被世俗事务所牵扯,强调了追求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 我惭姑苏守:表示自己在故乡的守望,感到惭愧,暗示对自己能力的自我反省。
  • 复赏杼山然:再次欣赏杼山的美景,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 三岁与之别:与友人三年未见,时间的流逝使得思念加深。
  • 其学已增前:朋友的学识在这三年中有了显著的提升,表现出对友人的赞美。
  • 忽此有来赠:意外收到友人的赠诗,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感动和惭愧。
  • 老拙谬耽研:自谦之词,表现对自身才华的怀疑,增添了诗的谦逊气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释迦牟尼比作理想的人生状态,隐喻人应追求的生活态度。
  • 对仗:诗中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安宁的追求、对友人学识的钦佩以及对自身不足的反思,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释子(释迦牟尼):象征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 姑苏:代表了诗人的故乡和文化背景。
  • 杼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反映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释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世俗生活
    • B. 内心的宁静
    • C. 友情
  2. 诗人对自己的学识态度是怎样的?

    • A. 骄傲
    • B. 自谦
    • C. 不在乎
  3. 诗中提到的“杼山”代表什么?

    • A. 诗人的故乡
    • B. 自然的美好
    • C. 朋友的学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偏向豪放,梅尧臣则显得内敛和谦逊。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美景,但王维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梅尧臣则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