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冶城
作者:刘克庄
断镞遗钥不可求,
西风古意满原头。
孙刘数子如春梦,
王谢千年有旧游。
高塔不知何代作,
暮笳似说昔人愁。
神州只在阑干北,
度度来时怕上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历史的遗迹和人们对往昔的追忆。诗中提到,遗失的钥匙和断箭都无法再找回,随着西风吹拂,古老的情怀充满了整个原野。想起历史上的孙刘之争,仿佛只是一场春梦,而王谢的旧游则已历经千年。高耸的塔楼不知道是哪个时代所建,傍晚的笛声似乎在诉说着古人的愁苦。现在的神州仿佛就在栏杆的北边,回首往昔,让人不敢轻易再登高楼。
注释
- 断镞:指已损坏的箭头,象征着昔日的辉煌已成往事。
- 遗钥:丢失的钥匙,暗示无法再打开的历史之门。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时光的流逝。
- 孙刘数子: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孙权和刘备,暗示历史的纷争。
- 王谢:指的是王羲之和谢安,代表着高雅的文人交游。
- 高塔:象征着历史的遗迹,传承了多少岁月。
- 暮笳:傍晚的笛声,表示对往昔的思念与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景文,号云山,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风豪放而又细腻,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感悟。
创作背景
《冶城》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历史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古城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往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与对人事的无奈。
诗歌鉴赏
《冶城》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怀旧情绪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古城的描绘,传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的开头以“断镞遗钥不可求”引入,展示了历史的不可追溯与无奈,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接下来的“西风古意满原头”则表现出一种古老情怀的弥漫,仿佛历史的回声在耳边萦绕。
诗中提到的“孙刘数子如春梦”,既是对历史英雄的回顾,也是对逝去岁月的感叹。短暂的历史如同春梦般虚幻,令人感到惋惜。反观“王谢千年有旧游”,则展现了文化传承的延续,王羲之与谢安的交游,成为高雅文化的象征,带给人一种美好的向往。
接下来的描写“高塔不知何代作”,让人思考历史的悠久与不确定性。最后几句“神州只在阑干北,度度来时怕上楼”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面对历史的遗迹,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希望探寻历史,又因害怕再度面对而犹豫不决。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整首诗更加深邃与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断镞遗钥不可求:失去的东西无法再找回,透露出对过往的感伤。
- 西风古意满原头:西风吹过,带来了古老的情感与气息。
- 孙刘数子如春梦:历史人物的斗争如同春梦般短暂而虚幻。
- 王谢千年有旧游:王羲之与谢安的交游,象征着文化的延续与美好。
- 高塔不知何代作:高塔的历史渊源不详,体现了对历史的迷茫。
- 暮笳似说昔人愁:黄昏的笛声似乎在讲述古人的忧愁。
- 神州只在阑干北:神州大地仿佛就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
- 度度来时怕上楼:回首往昔,诗人内心的犹豫与恐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孙刘数子如春梦”将历史人物的争斗比作梦境,突显其虚幻性。
- 拟人:如“暮笳似说昔人愁”,将笛声赋予情感,传递古人的忧愁。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追忆展开,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人通过对古城的描写,反映出对文化传承与历史遗迹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无常人生的感悟。
意象分析
- 断镞:象征着失去的过去,无法再寻。
- 西风:代表着秋天与时间流逝的无情。
- 高塔:历史的遗迹,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 暮笳:古人的情感与愁苦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断镞”象征着什么?
- A. 失去的爱情
- B. 失去的历史
- C. 失去的财富
-
“孙刘数子如春梦”所表达的意思是?
- A. 历史的辉煌
- B. 生命的短暂
- C. 人事的纷争
-
诗中“神州只在阑干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历史的迷茫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
- 《春望》:杜甫的《春望》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冶城》 vs 《登高》
- 主题: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但《冶城》更侧重于古城的怀旧情绪,而《登高》则更强调对现实的关注。
- 意象:刘克庄的诗中多用历史遗迹作为意象,而王之涣的诗则更多使用自然景象。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解析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