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时间: 2025-01-11 05:18:5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治化无深浅,要诸久始知。
遗民它日泪,太傅向来碑。
反袂缘何事,轻裘若在时。
勋名一片石,尸祝百年思。
不比山公醉,惟应湛辈悲。
征南亦深刻,感慨者为谁。
白话文翻译
治理和化育没有深浅之分,只有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知道。
遗民在他日将会流泪,太傅曾经的碑刻仍在。
扭袖是为了什么呢?轻薄的裘衣如果仍在时。
荣誉与名声如同一块石碑,尸体祝福着百年的思念。
与山公醉酒的状态不同,惟有湛辈在悲伤。
征南的事情也很深刻,感慨的人又是为了谁呢?
注释
- 治化: 治理与教化。
- 遗民: 失去家园的人民。
- 太傅: 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教育皇子。
- 反袂: 扭动袖子,表示不满或不屑。
- 轻裘: 指轻薄的皮衣。
- 勋名: 荣誉与名声。
- 尸祝: 祭奠亡者的祝福。
- 山公: 可能指的是阮籍,常醉酒而不问世事的隐士。
- 湛辈: 指与自己同辈的人,可能暗指某个群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表现对时事的关注、对人生的思考。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难与动乱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索。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诗,蕴含了深邃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通过对治化、遗民与荣誉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悲痛与沉重。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失去的痛惜与对未来的无奈。开头两句“治化无深浅,要诸久始知”,以治理的深浅引入,暗含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批判,显示出对社会治理的深刻思考。
接着提到的“遗民它日泪”,更是触动了人们对历史苦难的共鸣,太傅的碑刻则象征了历史的沉淀与记忆。诗中的“反袂缘何事,轻裘若在时”,则是对人事无常的感叹,轻薄的裘衣似乎在暗示着时代的浮华与短暂。
而最后几句则是对历史人物与当代人情感的对比,山公的醉态与湛辈的悲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反映出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以磅礴的历史感与细腻的情感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治化无深浅,要诸久始知: 指治理与教化没有明确的好坏之分,只有经过长时间才能看出成效。
- 遗民它日泪,太傅向来碑: 预示着将来失去家园的人民会流泪,太傅的碑刻象征着历史的沉重。
- 反袂缘何事,轻裘若在时: 表达对历史变迁的反思,轻薄的裘衣则暗示着人事的无常。
- 勋名一片石,尸祝百年思: 荣誉与名声如同石碑般永久,死者的祝福则是对生者的思念与寄托。
- 不比山公醉,惟应湛辈悲: 与阮籍的醉态相比,湛辈却在深思与悲伤,反映出对历史的沉痛感悟。
- 征南亦深刻,感慨者为谁: 说明南征的故事深刻而令人感慨,但感慨的人又是为了谁呢?引发对历史的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 “勋名一片石”,将荣誉比作石碑,表现其永恒。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 诗末的“感慨者为谁”,引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望,表达了对社会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慨与对人性关怀的真实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溪: 象征自然与宁静,可能暗示诗人的隐逸心态。
- 遗民: 代表历史中受苦的人民,传达对历史苦难的同情。
- 太傅碑: 历史的沉淀,象征着对先贤的尊重与思考。
- 轻裘: 代表浮华与短暂,强调历史的无常。
- 山公醉: 阮籍醉酒的状态,象征对世事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主要涉及什么?
- A. 个人情感
- B. 社会治理
- C. 历史变迁
- D. 自然景色
-
“治化无深浅,要诸久始知”中“治化”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修养
- B. 政治治理与文化教化
- C. 自然环境
- D. 个人情感
-
诗中提到的“太傅”指的是?
- A. 一个历史人物
- B. 一种官职
- C. 一种文化现象
- D. 诗人本人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杜甫在历史与社会感慨方面有相似之处,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多表现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