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时间: 2025-02-04 15:40:30意思解释
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作者: 秦观 〔宋代〕
原文展示: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白话文翻译:
深锁在华丽楼阁中的薄情人,清静的夜晚,谁能陪伴我?
羞于面对枕边的鸳鸯,烦闷时只能与衣物相拥。
毫无缘由的号角声打破了城里的宁静,惊醒了我一场美梦。
窗外的月光映照着厚厚的霜,清晰地听到梅花的声音。
注释:
- 玉楼:华丽的楼阁,象征着美好却又孤独的环境。
- 薄情种:指的是薄情的人,暗含对情感的无奈和失落。
- 清夜悠悠:形容夜晚的宁静和漫长。
- 羞见:羞于见到;这里指对自己情感状态的羞愧。
- 鸳凤:比喻夫妻或恋人。
- 和衣拥:穿着衣服相拥,显示一种孤单和无奈的情感。
- 画角:号角,通常用于军中,突然的声音打破了宁静。
- 新梦:指的是刚刚做的美梦。
- 月华:月光。
- 霜重:形容夜晚寒冷,霜气弥漫。
- 梅花弄:梅花在风中摇曳的声音。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鸳凤”一词常用来象征夫妻或恋人,传达出对情感的渴望和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观(1049-1100),字少白,号淮海,北宋时期的词人,以词风婉约细腻著称,他的词多描绘离愁别绪,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写作于秦观的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旧友的思念与生活的孤独,结合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诗中情感愈显深沉。
诗歌鉴赏:
《桃源忆故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人的思念。开头两句,作者在华丽的楼阁中孤独地思索,清冷的夜晚显得愈发凄凉,表达了情感上的失落与无奈。接着,羞于见到身边的鸳鸯,说明内心的苦楚,无法与爱人分享这份孤独。紧接着,无端的号角声打破了梦境,象征着现实的干扰和无情,令人从美梦中惊醒,仿佛在提醒作者生活的残酷。最后一联,窗外的月光与霜气映衬出清冷的环境,而梅花的声音则是对美好回忆的执念与眷恋。
整首诗以清冷的夜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和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孤独,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伤与深深的思念。
诗词解析:
- 第一句:通过“玉楼深锁”描绘出一种被囚禁的感觉,表明主人公的情感被封闭。
- 第二句:问句加深了孤独感,表现出对陪伴的渴望。
- 第三句:通过“羞见”强调了内心的矛盾,既有对爱的渴望,又有对现实的羞愧。
- 第四句:用“闷则”和“拥”展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第五句:突然而来的号角声象征着生活的干扰,打破了美好的梦境。
- 第六句:窗外的景象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梅花的声音则隐喻着对美好往事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鸳凤”与恋人比喻,形象生动。
- 拟人:梅花“弄”声,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清夜悠悠”和“无端画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孤独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当下孤独生活的无奈,情感深沉且细腻,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玉楼:华丽与孤独的结合,象征着内心的矛盾。
- 月华:象征清冷与孤独,反映内心的情感状态。
- 梅花:代表美好与记忆,唤起对过往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玉楼”象征什么? A. 欢乐
B. 孤独
C. 友谊
D. 荣华 -
“羞见枕衾鸳凤”中的“鸳凤”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恋人
C. 家人
D. 同伴 -
诗中提到的“画角”代表了什么?
A. 夜晚的宁静
B. 突然的打扰
C. 美好的梦境
D. 朋友的召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代温庭筠的《菩萨蛮》
诗词对比:
- 秦观的《桃源忆故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内心的孤独,风格上秦观更为沉郁,而李清照则略显柔婉。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着相似之处,但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秦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