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游灵谷》
时间: 2025-02-04 16:13: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游灵谷》
作者: 石宝 〔明代〕
地迥意森爽,秋水潆复流。
万柏夹修径,古松枝相樛。
寺门窈且深,台殿若云浮。
布席列笙歌,同心日遨游。
有时狎麋鹿,忽尔侣群鸥。
心旷境殊豁,山深吾可留。
不识簪缨贵,岂复茅茨羞。
山谷宜有灵,宾友此倡酬。
坐阅寒桂影,出门无所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灵谷游玩场景。大地广阔,空气清新,秋水潺潺流淌。高大的柏树夹着小径,古老的松树枝叶交错。寺庙的门口深邃幽静,殿台似乎浮在云端。席子铺开,笙歌乐声齐鸣,大家心心相印,共同享受这美好的日子。时而可以看到麋鹿,偶尔也有群鸥飞来。心境开阔,环境清幽,山谷深处我愿意停留。我不在意权贵的名利,岂会因贫贱而感到羞愧。希望山谷中有灵气,朋友们在此欢聚畅饮。坐在这里看寒桂的影子,走出门来我无所求。
注释
- 迥:遥远、广阔。
- 潆:水波荡漾的样子。
- 万柏:指成片的柏树。
- 修径:小径、通道。
- 窈:深远、幽深。
- 布席:铺开席子。
- 笙歌:乐器声和歌声。
- 狎:亲近、玩耍。
- 麋鹿:一种野生动物,常出现在山林中。
- 簪缨:指权贵的地位和身份。
- 茅茨:指简陋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宝,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
创作背景
《九日游灵谷》创作于一个秋日游玩的场合,诗人可能与友人一同前往灵谷,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与友人游玩灵谷的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全诗采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万柏夹修径”、“古松枝相樛”等,突显出灵谷的自然风光与诗人内心的悠然自得。诗的开头以“地迥意森爽”描绘了环境的宽广和清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通过“寺门窈且深,台殿若云浮”展现出寺庙的幽静与神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诗中提到的“布席列笙歌”展示了友人之间的欢聚与和乐,表现出诗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而后,诗人提到与麋鹿玩耍、与群鸥为伴,表现出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态度,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最后两句“不识簪缨贵,岂复茅茨羞”体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和对简朴生活的自信,彰显了他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秋日的清爽与自然的美丽,也能体会到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迥意森爽:地势开阔,空气清新,给人以舒畅的感觉。
- 秋水潆复流:秋天的水波荡漾流动,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 万柏夹修径:成片的柏树夹在小径两旁,形成了美丽的景象。
- 古松枝相樛:古松的枝叶交错,增添了幽静的氛围。
- 寺门窈且深:寺庙的门口深邃幽静,给人以神秘感。
- 台殿若云浮:殿台似乎漂浮在云端,呈现出飘渺的感觉。
- 布席列笙歌:席子铺开,乐器与歌声在耳边萦绕,营造出欢快的氛围。
- 同心日遨游:大家心意相同,尽情享受这美好的一天。
- 有时狎麋鹿:时不时可见麋鹿,增添了游玩的乐趣。
- 忽尔侣群鸥:偶尔有群鸥飞来,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好。
- 心旷境殊豁:心情开阔,环境清幽,令人感到舒畅。
- 山深吾可留:山谷深处,我愿意久留。
- 不识簪缨贵:我不在意权贵的地位。
- 岂复茅茨羞:我岂会因简陋的生活而感到羞愧。
- 山谷宜有灵:希望山谷中有灵气。
- 宾友此倡酬:朋友们在这里欢聚畅饮。
- 坐阅寒桂影:坐着欣赏寒桂的影子。
- 出门无所求:走出门外,我无所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台殿若云浮”,通过比喻展现殿台的轻盈感。
- 对仗:如“布席列笙歌,同心日遨游”,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秋水潆复流”,赋予水波以生命的感觉,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诗人通过描绘秋日游玩的场景,表现了与朋友共度时光的愉悦,同时反映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象征清新与流动,代表着生命的延续。
- 万柏:象征坚韧与永恒,形成自然的屏障。
- 古松: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寒桂:象征孤芳自赏的独立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麋鹿”代表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植物
C. 一种乐器
D. 一种地名 -
诗人为什么不在意权贵?
A. 因为他有财富
B. 因为他追求精神自由
C. 因为他不喜欢社交
D. 因为他是贵族 -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愉悦与洒脱
C. 愤怒
D. 失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 《登高》 by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 杜甫的《登高》:虽主题不同,但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石宝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