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26 02:17:09

梦褥光宗,河东右族。

向来到耳声华熟。

游从两世记金兰,风流二阮居南北。

今夕何辰,相亲灯烛。

一廛我愿依韦曲。

长君未可赋骊驹,山人莫为蒲轮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褥光宗,河东右族。
向来到耳声华熟。
游从两世记金兰,
风流二阮居南北。
今夕何辰,相亲灯烛。
一廛我愿依韦曲。
长君未可赋骊驹,
山人莫为蒲轮促。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轻柔的床上,仿佛见到了光宗的辉煌,河东的右族也在耳边响起华丽的歌声。
游玩时,我与两世的好友记起了金兰的情谊,
二阮的风流飘逸,居住在南北之间。
今夜的时辰如何,灯烛下我们相互依偎。
我希望能在这个小亭中依偎着韦曲的旋律。
长君还未能赋予骊驹的诗篇,
山人也不必急于催促蒲轮的行程。

注释:

  1. 光宗:指的是光明的宗族,象征着荣光。
  2. 河东右族:河东地区的一个世家,通常指名门望族。
  3. 华熟:华丽的声响已经熟悉,形容耳熟能详。
  4. 金兰:指的是兄弟情谊,金兰之交。
  5. 二阮:指的是阮籍和阮咸,两位著名的文人。
  6. 韦曲:古曲名,代表悠扬的音乐。
  7. 骊驹:美好的马,常用来比喻优秀的人才。
  8. 蒲轮:指的是船舶的推进装置,象征着旅途的急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以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情感细腻著称,擅长描绘人际关系及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踏莎行》创作于王以宁的某个生活阶段,可能是对个人经历的感慨,表达对友情和爱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词作,借助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对当下情感的珍视。开篇通过梦的意象,构建了一个超现实的空间,使得整个词作充满了神秘感和朦胧的情愫。诗中提到的“金兰”友谊,暗示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珍贵感情的追忆。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今夕何辰,相亲灯烛”来营造出温馨而浪漫的氛围,灯烛下的相互依偎,象征着情感的亲密与依赖。最后两句则引入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和对偶,构筑了丰富的意象,令读者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友谊与爱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梦褥光宗,河东右族:梦境中回忆起光辉的宗族与名门望族。
  • 向来到耳声华熟:耳边传来熟悉而华丽的声响,象征过去的美好。
  • 游从两世记金兰:游历中回忆起与好友的深厚情谊。
  • 风流二阮居南北:提及阮籍与阮咸,表达对文人风流的向往。
  • 今夕何辰,相亲灯烛:今夜何时,伴随着灯烛相依相伴,增添情感的温馨。
  • 一廛我愿依韦曲:愿在这里依偎着韦曲的旋律,享受当下的宁静。
  • 长君未可赋骊驹:美好的诗篇尚未创作,暗示美好事物的珍惜。
  • 山人莫为蒲轮促:劝诫山人不要急于前行,享受当下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境与现实的交融比喻为人生的旅程。
  • 对仗:如“游从两世,风流二阮”,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梦境、友情、爱情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理想、追忆。
  • 灯烛:象征温暖与亲密的关系。
  • 骊驹:象征着优秀的人才与美好的未来。
  • 蒲轮:象征着人生旅途的急促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以宁的《踏莎行》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展望
    C. 对友情的珍视
    D. 对爱情的失落

  2. “今夕何辰,相亲灯烛”中的“灯烛”象征什么? A. 友情
    B. 温暖与亲密
    C. 迷茫
    D. 繁华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王以宁的《踏莎行》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但王以宁更注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李清照则偏向于对失去爱情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