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和子安)》

时间: 2025-01-11 21:50:28

眼看西园红与紫,年来几度芳菲。

吾生四十渐知非。

只思青箬笠,江上雨霏霏。

饮酒但知寻夏季,不须远慕安期。

丹成仙去是何时。

龟藏何必学,春日正迟迟。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临江仙(和子安)

作者: 王以宁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眼看西园红与紫,
年来几度芳菲。
吾生四十渐知非。
只思青箬笠,
江上雨霏霏。
饮酒但知寻夏季,
不须远慕安期。
丹成仙去是何时,
龟藏何必学,
春日正迟迟。


白话文翻译

眼看西园的花朵红紫相间,
这些年来几度春光明媚。
我活到四十岁渐渐知道了人生的无常。
只想在青色的箬笠下,
看江面上的细雨霏霏。
饮酒时只知道寻觅夏季的快乐,
无需遥远地仰慕安期。
丹药成仙又是何时呢?
龟虽藏身又何必学习,
此时正是春日迟迟的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箬笠:用竹子或其他植物编制的斗笠,常用于雨天。
  • 安期:指的是东晋时期的道士安期生,传说中他能服丹成仙。
  • 丹成仙:指修炼成仙,通常与道教有关。

典故解析:

  • 安期生:传说中的道士,以其修道成仙而闻名,常被作为追求长生不老的象征。
  • 龟藏:指的是龟的隐蔽性,象征隐居和安静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以宁,字子宁,号静斋,宋代诗人,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作品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王以宁生平的某个阶段,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时代背景下,士人常常追求道教文化,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诗歌鉴赏

《临江仙》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开篇以“眼看西园红与紫,年来几度芳菲”引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然而随即转入对生命的思考,诗人在经历了四十年的生活后,渐渐领悟到人生的无常。诗人通过“饮酒但知寻夏季,不须远慕安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满足与珍惜,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最后以“春日正迟迟”结束,意象温暖,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眼看西园红与紫:观察西园的花朵,色彩鲜艳。
  2. 年来几度芳菲:回忆过去的春天,感慨时光流逝。
  3. 吾生四十渐知非:到了四十岁,逐渐明白人生的道理。
  4. 只思青箬笠,江上雨霏霏:想象自己在江边,享受细雨的惬意。
  5. 饮酒但知寻夏季:饮酒时只在乎享受夏天的乐趣。
  6. 不须远慕安期:不必向往传说中的长生不老。
  7. 丹成仙去是何时:追问修成仙的时机。
  8. 龟藏何必学:隐居的生活方式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9. 春日正迟迟:时光慢慢流逝,春日依然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箬笠”比喻生活的简单和自然。
  • 对仗:如“饮酒但知寻夏季,不须远慕安期”,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对生活的珍惜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园: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青箬笠:代表着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
  • 雨霏霏: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安期”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安期生
    • C. 陶渊明
  2. 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是:

    • A. 消极
    • B. 积极
    • C. 无所谓
  3. “饮酒但知寻夏季”指的是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 A. 长生不老
    • B. 现实生活的快乐
    • C. 道教修炼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以宁的《临江仙》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了对饮酒的热爱,但王以宁更注重生活的哲理与自然的描写,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豪放与壮志。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前者宁静内敛,后者豪情四溢。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以宁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