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庐山读书》

时间: 2025-04-27 14:40:49

怜君少隽利如锋,气爽神清刻骨聪。

片玉若磨唯转莹,莫辞云水入庐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怜君少隽利如锋,气爽神清刻骨聪。
片玉若磨唯转莹,莫辞云水入庐峰。

白话文翻译

怜惜你年少聪慧,犹如锋利的刀刃;
心气爽朗,神志清晰,智慧深刻如骨。
如同磨光的玉石般晶莹剔透,
不要拒绝云水之美,去庐山读书吧。

注释

  • 怜君:怜惜你,指的是对年轻人的关爱和期望。
  • 少隽:年轻而有才华;“隽”指的是才智出众。
  • 利如锋:形容才智敏锐,如同锋利的刀刃。
  • 气爽神清:形容心境开朗,神情清明。
  • 刻骨聪:形容聪明才智深入骨髓,十分深刻。
  • 片玉:指磨光的玉石,象征优秀的品质。
  • 莫辞:不要拒绝,劝说的语气。
  • 云水:指庐山的美景,云雾缭绕的自然景观。
  • 庐峰:庐山的山峰,著名的读书之地。

典故解析

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在此吟咏、读书,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诗中提到的“云水”,则是庐山的自然风光,象征着灵感与智慧的源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李群玉欣赏庐山的自然风光及其对年轻人的劝勉,旨在鼓励年轻人追求知识与智慧,融入自然,以提高自身修养。

诗歌鉴赏

《劝人庐山读书》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李群玉以清新的笔触勾勒出对年轻人的期望与关切。诗的开头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怜惜,强调了年轻人的聪慧与才华,仿佛在鼓励他们要像刀刃一样,锐利而有力。接着,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年轻人清晰的心境与深邃的智慧,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后半部分中,诗人用“片玉”作为比喻,形象地表达出年轻人如同经过琢磨的玉石,透亮而美好,暗示了读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结尾则是对庐山的赞美与劝诫,提醒年轻人不要拒绝大自然的美好,去庐山研读,吸收自然与知识的养分。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既有对年轻人的激励,也有对自然的敬仰,展现出一种清新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怜君少隽利如锋:开篇即表明诗人对年轻人的关爱,强调其才智。
  • 气爽神清刻骨聪:描述年轻人清新的气质与深刻的智慧。
  • 片玉若磨唯转莹:以磨光的玉石比喻年轻人的优秀品质,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 莫辞云水入庐峰:劝告年轻人不要拒绝美好的自然景观,强调去庐山读书的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年轻人比作锋利的刀刃和磨光的玉石,生动形象。
  • 对仗:前后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用多个短句构建出对年轻人的期望,强调其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鼓励年轻人追求知识与智慧,融入自然,以提升自身修养,体现了诗人对教育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锋利的刀刃:象征才智与能力。
  • 磨光的玉石:象征经过磨炼的品德与智慧。
  • 云水:象征自然之美与灵感的源泉。
  • 庐峰:象征读书与修身的理想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对年轻人的劝勉
    • C. 对人生的感悟
      答案:B
  2. “片玉若磨”中的“玉”比喻什么?

    • A. 自然之美
    • B. 年轻人的优秀品质
    • C. 读书的重要性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庐峰”主要指什么?

    • A. 一种书籍
    • B. 一座山
    • C. 一种生活态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登庐山绝顶》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庐山谣》

诗词对比

李白与李群玉的庐山诗作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更加强调对自然的赞美与豪放,而李群玉的《劝人庐山读书》则更加注重对年轻人的劝勉与启发,双方都体现出庐山的美,但立意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李群玉诗集》